又是一年岁末,上海“花样经”传承人郑树林与他的“郑家班”汇聚在一起,准备以“金蛇狂舞迎新春”为主题,借巧手妙剪迎接蛇年的到来。
郑树林和来自中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 供图 郑树林
上海人习惯称剪纸为“花样”,老一辈手艺人在剪纸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客人的性别、年龄和样貌特征,即兴唱出有针对性的歌词以讨个好彩头,这就是“花样经”。
郑树林20岁时,“花样”走进了他的生活。郑树林说:“剪纸是手上功夫,上海‘花样’的特点是不描不画,左手运纸,右手掌控剪刀的开合,稿在腹中,艺在手中。只要是大自然的物件,都能剪下生花。”
作为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花样经”的传承人,郑树林的剪纸工作室位于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的2024-2026年度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名单中,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的“上海花样经”获评示范项目。
据了解,长海路街道的“上海花样经”集合剪纸的静态画面,又加入了即兴编唱词的现场表演,还融入了曲艺形式和民间文学,在继承“花样经”说唱传统的基础上,配上宣传当前形势的唱词,推出“新上海花样经”,从“听、看、悦”角度重新定义非遗传承,让“上海花样经”变成了一门静态和动态相互结合的综合艺术。
郑树林在直播平台分享剪纸 供图 郑树林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间给了郑树林更广阔的传播非遗的空间。从2020年5月开始,郑树林在直播平台带领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学习传统的剪纸花样。迄今,郑树林已经收了120多位徒弟。(文 张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