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个新城绿环启动段全面建设实施 最大限度保护生态本底,预计春节前后取得基本建设成效
上海五个新城建设迎来重大进展。记者8月28日从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获悉,于今年1月获批的五个新城绿环专项规划,启动段方案编制已经完成,进入全面建设实施。预计9月底,部分建设项目将呈现一定成效;春节前后,绿环启动段取得基本建设成效。
生态之美源于自然,新城如何将自然引入,并与自然融合?启动段规划提供了一条探索路径。
根据规划,每个新城绿环每年造林约2平方公里,主环绿道贯通10公里以上、主脉内水环贯通整治不少于10公里。至2025年,五个新城绿环体系初步构建,主脉全线基本贯通,重要节点基本建成,生态示范效应初步彰显。
绿环建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造林造景。“绿环启动段建设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最大限度保护好生态本底、最低影响进行开发建设、最少人工设计干预、最大程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海市规划资源局总规处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每个新城绿环先行启动段推进不少于10公里,涉及内容包括生态整治的方方面面。除了常规造林项目,还有河道工程、绿道工程、开放林地项目、环境整治、农田整理项目及公共服务设施、“大师园”和低效用地减量化等。
比如,强化乡村自然特色,符合乡村肌理。坚持低成本建设,空间布局以开放场地空间为主,不做景观大草坪,尽量使用近生态、乡土、自然材料。推动河道和绿化技术规范的融合创新,增加防洪调蓄空间,林地建设开放共享。今年每个绿环选定1至2处林水复合建设试点,总结创新经验和案例并推广。
城市大量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渣土,也将在绿环中再利用。针对绿环空间因地制宜做好竖向设计,结合林相提升、造林建绿、土地整理等,塑造高低起伏的优美生态空间景观,控制地形坡度。
绿环不仅要美,也要走得进,除了强烈的地域自然特色,也要有人文特色。按照规划,绿环范围内配置必要的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等功能。建设用地打破围墙,与自然无界融合,农、林、水、田、村多样融合。
突出新城绿环品牌塑造,注入新城绿环更多的历史、文化、生态要素,适度植入文旅、休闲、游憩等功能,注重引入各类文化、体育等活动,打造绿色发展新典范,发挥品牌带动和示范作用。
因此,强化功能融合成为设计重点。对驿站、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空间,尽可能结合现状建设用地,进行资源整合,实现空间融合、功能复合。结合绿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临时隔离点等场地,接通必要的给排水管网,可临时存放生存物资等,提升城市韧性能力。(解放日报记者 戚颖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