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下称“仁济医院”)泌尿科尿路修复团队率先使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开展“全腔镜下肠代输尿管治疗复杂侧输尿管狭窄”手术,利用患者自身肠道替换输尿管,完成输尿管-肠道-膀胱吻合,彻底解决患者的输尿管狭窄问题。
医生正在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手术 供图 仁济医院
患者王先生今年52岁,因为输尿管结石嵌顿,经历反复多次输尿管碎石和输尿管球囊扩张手术,但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仍然肾积水,继发腰痛、感染等,严重影响肾功能和身体健康。仁济医院泌尿修复团队给患者进行了输尿管顺逆联合造影,发现患者输尿管存在上中下三段狭窄,长度超过15厘米。
仁济泌尿修复团队负责人刘毅东主任介绍,“一般成年人的输尿管有25-35厘米左右,综合影像学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发现,王先生已经存在近乎全输尿管的狭窄。此外,王先生经过多次输尿管球囊扩张治疗后,可用的正常输尿管的弹性和韧性较弱,这给后续手术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
输尿管-肠道-膀胱吻合示意图 供图 仁济医院
综合考虑后,团队为患者制定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全腔镜下回肠代输尿管”的手术方案。经手术,顺利完成了输尿管-肠道-膀胱吻合,彻底解决了困扰患者的输尿管狭窄问题。
刘毅东主任表示,既往这类患者往往采用回肠替代全段输尿管,而采用这种改良技术后,可以减少回肠取材长度。此外,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这种改良技术可以让肠道吸收造成的人体内环境紊乱的情况降低,而全腔镜下肠代输尿管可以减少肠道拿出体外后,温度下降造成肠挛缩情况,且创面更小,患者术后恢复也会更快。
据介绍,在顶级、复杂的输尿管修复手术中,切除缝合比较困难,达芬奇机器人的出现使这些困难迎刃而解。达芬奇机器人不仅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微创手术的优点,还可以提供高清的三维视觉效果,突破了人眼的局限。此外,机器人的机械手臂更加灵活,旋转度大,能在更狭小的空间工作,避免了人为操作的不稳定性,这种精准的操作不仅运用在肿瘤的治疗领域,在重建、修复领域同样发挥着巨大优势。(文 彭丽 于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