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家联手,顺利为患者小丁(化名)实施改良Morrow手术(肥厚性室间隔心肌部分切除术)。术后2周,复查各项指标良好后,小丁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小丁15岁,来自江西,自1岁起就确诊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最近一段时间,在课间操后患者出现胸口紧缩感,同时有胸闷、面色苍白、气促等表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陈纲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心脏有2个心室,室间隔厚度约6-12mm,而小丁的情况尤为特殊,不仅心室间隔部位肥厚达51mm,两个心室壁也有增厚,导致两个心室的出口即流出道有明显梗阻,猝死风险很高。
针对小丁的病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叶明教授、副主任陈纲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主任王春生教授组织了一场多中心讨论,决定为小丁实施改良Morrow手术。随着小丁心脏里肥厚的心肌一点一点被切除,术中食道超声测量双心室流出道流速都在1.5m/s左右,梗阻彻底解除。
据了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脏病,是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心慌、晕厥甚至心源性猝死。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金标准”,术后即刻解除梗阻现象,临床症状及预后得到改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外科对于诊治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等复杂心脏畸形经验丰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文 彭丽 于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