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和中国宋庆龄青少中心“小茉莉”扬琴艺术团分别演绎《意大利风情》《自由探戈》 视频来源: “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组
纤巧的琴竹、交错的琴弦,在演奏者的击弹下,奏出悠扬、轻灵的乐曲,时而如叮咚的山泉,时而如珠玉落盘、时而又如涓涓泉水流淌不绝……观众沉浸在扬琴灵动活泼、柔美恬静意境之中。
刘月宁教授(中)携手学生倾情演绎 供图 “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组
亚洲扬琴协会创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月宁领衔的“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之“江南行”巡讲巡演,把《丝路·茉莉》《意大利风情》《湘墨》《衮雪》《润雨》等创编扬琴新作品带给上海、浙江绍兴和杭州的音乐爱好者。
刘月宁教授分享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实践与深入思考 供图 “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组
除了艺术与科学、教育主题沙龙研讨会,刘月宁教授还在江南三地分别举行《敦煌·茉莉——中国扬琴创编新作品分享会》和《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启示录》专题讲座。分享如何以扬琴为载体,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向大众传播中华文化的成功实践与深入思考。刘月宁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同心行”项目探索开启“大众分享音乐会+主题学术讲座+高端主题沙龙”的艺术传播新模式,希望搭建交流分享平台,以营造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浓厚氛围。
敦煌国乐·茉莉沙龙上的扬琴分享 供图 “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组
据悉,扬琴是一件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东地区、见证丝绸之路交流的文化载体,在中国流传和演化了近五百年。明末,随着中国和西亚的友好往来日趋密切,扬琴由波斯传入中国。历经数百年变迁,不论在乐器形制、演奏风格和艺术创作上,扬琴逐渐成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并与各地民间乐种相结合,成为一种身兼多区域艺术特点,融合不同文化特质的乐器。
刘月宁教授9岁学习扬琴,曾在欧洲、印度、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研学,如今她不仅是位知名演奏家,也是跨文化交流使者。据了解,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开拓者,刘月宁教授的足迹遍及欧、亚、美等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她曾邀请三位钦巴龙(欧洲扬琴)顶级演奏家用中国扬琴和匈牙利扬琴共同演绎,开启了中欧扬琴对话的新篇章,并把欧洲扬琴及其教学方法带进中国高校。
据介绍,本土化了的扬琴,演奏方式和技法都有了变化。如今,击弦工具由木质改为竹制。刘月宁教授把早期扬琴演奏效果比作“直嗓子”,本土化后,扬琴演奏者用滑音指套实现了音调的“拐弯”。
“中国民乐国际化发展路径呈现多维度、多层次态势。”在刘月宁教授看来,跨文化对话与交融是中国民乐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她指出,中国音乐已经从简单的“走出去”到了深层次的“走进去”的历史发展阶段。不过,中国音乐文化真正进入世界民众心中,还需多方合力。她希望扬琴成为融通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扬琴,既古老又现代、既民族又世界,可以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载体。”她笑着说,扬琴“走出去”好比“会亲戚”。
刘月宁认为,要推动扬琴艺术长远发展,除了教学传承、学术研究之外,离不开不断创作新作品以及对扬琴这件乐器本身的改革创新。她在扬琴乐器改革领域不断思考、探索,研发出“分音色琴竹”、新型“茉莉”琴盒、“茉莉系列”扬琴等,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据介绍,如今的扬琴已不是笨重难携的“重乐器”,经过不断努力,架子变成了三条腿,演奏者一个背包就带着扬琴走世界。
“小茉莉”扬琴艺术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出 供图 “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组
在过去的15年里,刘月宁教授和她的“茉莉花”团队在不断改良乐器的同时,还致力于原创新曲目编排,优秀演奏人才培养。“用扬琴演奏的内容也从早年间的民间小调、丝竹等变为‘中国室内乐’重奏。”第一代“茉莉花”、天津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陈芸芸说,“现在的作品开始有时代感,时尚、好听。我们用新的音乐语言,新时代创作手法重新诠释、定位扬琴音乐语言。新创作的曲目突破了传统的三段体,更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据了解,刘月宁教授不断吸收全世界各种扬琴的特点并发扬光大,努力创造出更新、更美好的音乐。
在采访中,刘月宁教授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她认为,艺术教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人文教化力量,艺术教育能塑造完善人格,滋养人文情怀,也是给未来蓄积强大竞争力。她直言,美育教育应该更注重过程。
2008年,刘月宁教授成立了以重奏形式演绎中外经典的扬琴艺术团体——“茉莉花”扬琴重奏团。2018年她又发起成立了“小茉莉”扬琴艺术团。这位音乐教育家表示,5-12岁是开发艺术感受力、种下审美力种子的重要时期,学习乐器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技艺,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体验生活的美好,进而滋养生命。
据了解,在三个城市的巡讲巡演中,“大茉莉”和“小茉莉”们都上台演奏,孩子们稚嫩而认真的表演迎来观众的阵阵掌声。“小茉莉”扬琴艺术团的孩子们足迹已经到过美国、伊朗、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少年儿童的精神风貌,在上海捷豹上交音乐厅和西子音乐厅的分享音乐会还邀请了当地扬琴专业和社会教育师生乐团的同台展演,带动美育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此次活动的又一个亮点。
江南三地系列活动结束了,而“同心行——中国音乐全球巡礼”项目仍将继续,据透露,6月下旬在厦门华侨大学,8月初,在马来西亚,今年秋季将陆续展开“齐鲁行”、“江苏行”、”西北行”以及在卡塔尔的巡讲巡演。(文 黎亚 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