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望道》群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3月24日上映

2023-03-09 09:27:3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石悦

  原标题:《望道》群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3月24日上映,目前已开启点映及电影党课,“复旦新闻馆”实景空间供打卡

  “陈望道的故事不只是一个人、一座学校的事情,它与这座城市,与这个国家、时代密不可分。”将于3月24日上映的电影《望道》以陈望道为主角,却不是一部传记片,它要讲述的是100年前热血青年追求真理、仰望大道的故事。正如影片发布的“无畏版”预告中透露的,“望道”不仅是陈望道一个人,更是那个年代坚守初心的一群人,是一段关于信仰与热爱的回忆录群像。

  记者从上影集团获悉,影片目前已同步开启点映及电影党课场次,SFC上影影城国华店还复原了电影中出现的“复旦新闻馆”实景空间,供观众打卡参观。

  展示馆中藏着电影解读密码

  电影《望道》由侯咏导演,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领衔主演,吴晓亮、奚美娟特别出演。影片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为切入角度,表现共产党人望真理、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望道》的创作缘起是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封回信,信中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成为电影主题。

  2021年,在陈望道130周年诞辰之际,电影《望道》在复旦大学开机,历经3年拍摄完成。刘烨等主要演员曾前往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和校史馆参观学习。不少高校学生担任影片群演,饰演百年前的同龄人。

  电影《望道》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陈望道醉心翻译时错把墨汁当糖水,“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陈望道在翻译过程中字斟句酌的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对日文版“绅士、平民”的译法,或“富人、穷人”的字面直译,陈望道用了很长时间反复修改,最终在练拳时灵光乍现,产生了“有产者、无产者”这一最符合《共产党宣言》内涵的翻译。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中,一组不同语言版《共产党宣言》译本的节选展示,正是对影片细节的放大补充。此外,陈望道使用过的笔墨、翻译时参考的书籍,邓颖超写给他的便签等文物展陈,也为更好理解电影内容提供了线索。

  电影《望道》本着“大节不虚、小节不拘”的原则还原历史。刘烨表示,拍完这部电影,更加意识到这些先驱者并不是符号,而是鲜活的个体,“我更钦佩陈望道先生,他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长笛吹得好,对武术也很有研究,能文能武。他平常不苟言笑,但跟学生们在一起笑得像个孩子。”

  影院里搬来“复旦新闻馆”

  2020年,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班命名为“望道班”,设立“望道大讲堂”,成立望道研究院,编辑出版《陈望道文存全编》《陈望道手稿集》。复旦大学学生还通过编排话剧、舞剧《陈望道》等,传承老校长追求真理、爱国奉献的精神。《望道》电影的创作,也是复旦大学师生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弘扬复旦红色基因的创新实践。

  走进SFC上影影城国华店,观众会被挂着“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牌子的新闻馆实景空间吸引。1945年,在离复旦大学现址1400多公里外的重庆北碚,时任新闻系主任的陈望道自筹资金建立了中国高校第一座新闻馆——复旦新闻馆。开馆时,门口就挂起了“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的对联,这段历史也在电影《望道》中有所呈现。

  这座影院里的“复旦新闻馆”实景空间是复旦大学携手上影集团的一次创新实践,2022年末制作完成。为复原年代氛围,上影设计团队从道具仓库中找来了符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格的雕花套几、电话机、打字机、照相机、搪瓷灯等老物件布置在馆内。新闻馆牌匾下方一左一右两张深色课桌是从电影《望道》片场搬来的道具原件。

  新闻馆坐落于影院大厅,占地约60平方米,在对电影画面实景还原的基础上,贴合年轻人的审美设置了现代风格的图书角、咖啡吧,实现书刊阅览、沙龙分享、咖啡茶歇等功能。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张晏介绍,“复旦新闻馆”作为上影出品电影场景赋能“影院+”的尝试,将常驻SFC上影影城国华店,不定期变换风格。

  电影《望道》目前已同步开启点映及电影党课场次。“复旦新闻馆”也已对外开放,观众观影前后可自由入内参观、打卡。电影正式上映后,“复旦新闻馆”将作为主题场馆,承接电影访谈、学术赏析、映后交流等活动。

  电影《望道》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昌乐二中二七一教育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义乌市交通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丰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美丽境界咨询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咪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宣传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记者 钟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