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沪”! 全球金融中心新发展格局显现
来源:新华网  |  2023-01-03 10:03:56

  原标题:解码魔都丨“纽伦沪”! 全球金融中心新发展格局显现

  新华网上海12月31日电(记者 陈云富、胡洁菲)2012至2021年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增长到18%,上交所股票市场规模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位……2022年末,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中国共有4座城市入围前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纽伦沪”格局逐步稳固,上海连续三年跻身全球前三、跻身第一梯队,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发展蹄疾步稳。

【聚焦上海】“纽伦沪”! 全球金融中心新发展格局显现_fororder_4

图说:图为“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模型体系

  中国成全球经济重要引擎,金融中心城市跑出“加速度”

  根据最新一期评价结果,2022年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分别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北京、巴黎、深圳和法兰克福。与上期相比,东京超越新加坡排名升至第五,其余保持不变。

  从区域分布来看,国际金融中心格局与全球经济金融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前十位城市中,亚洲地区占6席,欧洲地区占3席,美洲地区占1席,亚洲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日益凸显。总体看,本期排名基本保持稳定,45个样本城市中有27个保持原有位次,15个变动较为稳定(位差绝对值等于1或2),波动性较往年有明显下降。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金融中心城市成长更是跑出加速度,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分列3、4、7、9位。其中,上海已连续三年跻身前三,形成“纽伦沪”三足鼎立的格局;北京于2014年首次入围前十,并已连续三年位列第七,持续保持进步势头;深圳于2020年首次入围并位列第九,成为新晋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核心功能的增强不仅体现在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也是一大重要体现。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书记信亚东介绍,相比十年前,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能力不断增强,上海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占全国比重约50%。

  此外,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从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约30%,“首批”“首家”示范效应明显,同时更好地匹配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者的需求。

【聚焦上海】“纽伦沪”! 全球金融中心新发展格局显现_fororder_5

图为历年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注:由于数据等因素,2019年指数停更)

  亚洲城市更具成长活力,“上海金”“上海油”影响与日俱增

  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都造成了深远影响,在此大背景下,各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应对和表现更加值得关注。

  根据报告,从细分指标看,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城市克服了疫情等内外部不确定因素,发展势头迅猛。衡量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持续动力的“成长发展”子指数显示,上海继续蝉联榜首,纽约、伦敦紧随其后,北京由第五位上升至第四位。经过比较分析,上海在市场成长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北京在创新成长方面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十年来高速发展。2012年至2021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增长到18%,上海金融市场成交总额从528万亿元提高至2511万亿元。十年间,上海银行业资产和银行贷款增长均超过140%,保险深度从4.08%上升到4.56%,保险密度从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规模十年来增长近2倍,从全球第七位跃居第三位;债券市场累计融资近3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债券市场。

  同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创新实力和话语权也与日俱增, “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等价格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持续增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普惠金融服务方式更加多元。

  此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持续显现。“产业支撑”子指数显示,2022年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别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东京、芝加哥、北京、巴黎、法兰克福和新加坡。其中,上海、新加坡、香港在产业关联方面表现突出,金融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了产业优势带动金融发展、金融业支撑实体产业的“良性循环”。

【聚焦上海】【金融理财】“纽伦沪”! 全球金融中心新发展格局显现_fororder_6

图为历年成长发展评价前10位的城市(注:由于数据等因素,2019年停更)

  全国碳市场交易破百亿元,上海绿色金融亮点频出

  随着新一代科技浪潮不断重塑传统产业,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正不断推动国际金融市场转型升级,为全球业界提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2022年末,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交出全国碳市场成绩单——2022全年,全国碳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中有升,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喜人成绩单的背后是迭出的创新举措。今年7月,上海市首部绿色金融法规——《上海市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已于7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旨在促进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科创金融的融合发展,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

  在科技金融方面,香港贡献颇多。据悉,目前香港已重点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和金融科技从业员培训资助先导计划,并推出2022年香港金融科技周发行NFT、绿色债券代币、数码港元等三项试验项目。2022年10月,港交所还推出了全球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宣告香港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全面发力。

  “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更加需要协同发展,金融及其他多领域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报告指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方面要在投资、能矿、卫生、粮食等领域加深互助合作等,带动全球金融稳定与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应注重发展普惠金融以促进持续均衡增长,共同支持世界产业创新,挖掘新增长点,促进持续均衡增长,打造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和全球经济结构。

  首发于2010年的“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旨在客观、科学、全面评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一定时期内国际金融中心综合实力。指数构建了“圈核支点生态响应模型”,即以“成长发展”为“核心”,以“金融市场”“服务水平”“产业支撑”为“支点”,以“综合环境”为圈层环境,对45个样本城市进行全面剖析。

编辑:彭丽
最新推荐
新闻
文娱
体育
环创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