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海书展第二天,围绕戏剧《辅德里》撰写的《辅德里:一部经典红色戏剧的诞生》新书发布。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依据史实文献改编,该剧以中共二大召开和首部党章诞生为背景,通过真实的历史呈现与演员的精彩表演,创新了红色题材的叙事模式,带领观众走进了一段发生在百年前上海的真实历史。《辅德里》被赞誉为上海近几年来红色题材创作当中一部极具时代感、创新意识的力作,是“入眼入耳入心”“好听好看好懂”的精品文艺党课。
“你会不会想她?辅德里的灯塔。……少年奔向了远方,把那世界照亮”,《辅德里》中李达的扮演者丁辉、向警予的扮演者赵嘉艳在活动现场唱响同名主题曲,将现场观众的记忆带回《辅德里》舞台现场。在《辅德里》舞台上,蔡和森、向警予等一大批革命先驱,大踏步走近观众;几代默默无闻守护党章的普通共产党员、银匠张人亚和他的亲人为当代青年展现了他们在岁月的波涛中闪现的永远青春的面容。
现场,中共党史专家谢黎萍、知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俞亮鑫,《辅德里》制作人李东等嘉宾展开精彩对谈。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 “文艺精品在于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也在于思想性、艺术性、市场性的统一。《辅德里》从音乐、服饰、舞美、台词等全新创意,构思巧妙却并不哗众取宠,有血有肉却并不无中生有,见人、见事、见精神。”
“上海这片热土,从铭德里到树德里,再到辅德里,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石库门里蕴藏了无数党史的‘红色密码’,埋藏了无数沉重而悲壮的红色基因,优秀的文艺创作应该具有时代责任,不让它们失落与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毛时安表示,《辅德里》从舞台到图书,为观众和读者提供了一种属于21世纪艺术的超文本实践,给出了“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文艺创作的路径。 “《辅德里》也让更多观众、读者和年轻人深刻铭记、深切缅怀那些百年前奔向远方的少年,是他们为我们点亮了辅德里的灯塔。”毛时安说。
在中国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俞亮鑫看来,《辅德里》涉及人物众多、事件频繁,地点不一,时空跨越,但没有编造虚构,始终尊重史实将散落各处的史料细心拾起,精心选择,耐心编织,并紧扣建党这条主线,呈现一种从未见过的戏剧样式。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力,《辅德里》的成功便在于以新的气象、新的质地、新的气息,用戏剧艺术映照出一座石库门的红色地标,以多媒体时尚手段呈现出一段百年前的建党风云。”俞亮鑫指出,这些在《辅德里》图书中都有精彩生动的阐述,相信一定会给读者以某些启迪和感悟。
《辅德里》上演后广受青睐,与贯穿全剧、多元丰富的音乐密不可分。通过图书如何将优美旋律传递给读者?《辅德里》作曲者、大学音乐教师李京键认为,音乐来源于生活,传播媒介的多样多元对音乐的传播必然产生正向作用。《辅德里》音乐与《辅德里》图书如同口语与文字的关系,在《辅德里》这本书里描述了《辅德里》乐谱的诞生,而这种文字记录,一定能与部分读者产生共鸣,并反馈到《辅德里》戏剧、静安“辅德里IP” ,对于文化传播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辅德里》图书特约主笔王恺从《辅德里》剧组建组就跟踪采写,对于《辅德里》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感触。 “《辅德里》的制作方和主创方都是瞄准了经典去的,所以在整个戏剧的生产过程中,标准都很高,水准也很高。”王恺表示, “作为记录这一切过程的我,感受到了他们这种精神,所以整体的记录有一种昂扬向上、艰苦磨砺的气质。”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宏透露,目前正在策划新一轮“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并以“文艺党课《辅德里》高清戏剧影像”、《辅德里》图书等为红色文化名片,加强与中国部分重点城市的文化交流,持续打造“辅德里IP”,讲好上海“党的诞生地”故事。(文 陈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