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豫园”打造东方生活美学生态圈

2022-09-02 18:32:11|来源:解放日报|编辑:赵春晓 |责编:冯薇薇

  原标题:全球时尚文化秀场建设启幕,江南风情、滨水长廊、精致街区、魅力舞台、“蓝绿丝带”…… “大豫园”打造东方生活美学生态圈

【聚焦上海】“大豫园”打造东方生活美学生态圈

 “大豫园片区”规划图。 采访对象供图

  9月1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外滩“宝藏”级地块——黄浦区福佑地块确定了最终的实施主体。经遴选评审,豫园股份全资子公司上海复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与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云玓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成为福佑地块最终实施主体。其中,豫园股份主导项目整体开发,项目建成后蚂蚁将获取共计地上约6万平方米的自持办公物业,深化在上海的金融科技、区块链业务布局。

  重要“拼图”确定实施主体

  2022年7月,黄浦区正式将深化“大豫园片区”建设纳入下阶段重点工作,片区整体升级发展按下“快进键”。福佑路项目实施主体的确立,标志着黄浦区“大豫园片区”整体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福佑路项目东临外滩金融中心、西接豫园商城,是“大豫园片区”一块重要“拼图”。根据规划,福佑路项目纳入整体开发之后,将与现有10万平方米的豫园商城、外滩金融中心,以及即将启动建设的豫园二期项目等,共同组成一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超级文化商业综合体,涵盖文化、商业、办公、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等诸多功能。

  豫园股份总裁倪强介绍,“大豫园片区”规划中,豫园商城主打传统江南风情;豫园二期主打原创首发概念,并成为中国设计师走向世界的舞台;福佑路项目在整个规划中承上启下,将为老字号、时尚设计师工作室及创意工坊、文化艺术平台和国际品牌,构筑起成长、展示和交流的空间;最东面的外滩金融中心现代气息十足。最终,“大豫园片区”与外滩呈现T形交汇,成为极具东方生活美学魅力的全球时尚文化秀场。

  此外,区域内原本缺少的酒店及包括酒吧在内的休闲娱乐业态等,也将随着“大豫园片区”的整体建设得到补充。而片区的数字业态升级,将结合元宇宙技术应用来展开,包括结合线下场景进行数字藏品发布与展示,创造虚实交互的新内容、新体验,并联合头部平台及IP共同拓展市场等。

  保护城市历史风貌打造生态圈

  在“大豫园片区”的规划中,最“吸睛”的是对上海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

  据悉,福佑路项目规划范围内保护更新建筑总规模达到约12万平方米,各类保护保留历史建筑的总建筑面积更是多达约9.68万平方米。项目内的重点历史建筑不仅时间跨度长、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建筑几经历史更迭,呈现出多脉络的历史风貌。

  例如,位于梧桐路137号的世春堂原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潘氏家族住宅的一部分,外观是明清建筑风格,部分门窗玻璃等饰物却又是西式风格;位于陆家宅路66号的明朝大学士陆深故居,同样几经变迁;位于人民路1号的童涵春堂、中华路5号的仁记珠宝银楼、方浜中路59号的老庆云银楼等,则均为1920年代建筑,为典型的西式建筑风格。

  不只是重点历史建筑,整个片区中,大量的街区建筑也同样都展现出上海海纳百川的建筑特点。倪强表示,在梳理和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豫园股份希望为“大豫园片区”构筑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机的、可持续发展的“东方生活美学”生态圈:

  其中,项目南部花草弄及康家弄区域将建滨水长廊,成为注重休闲、体验,呈现多元化生活方式的精致街区,并为老字号创造展现魅力的舞台;中部的世春堂区域和文化街巷区域将创造一个可供文化艺术深度展示和对话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同时汇聚设计师、创意工作室等,成为“中国创造”的灵感迸发地;与南外滩相邻的方浜中路区域和宝带弄区域则更多呈现国际经典与时尚文化,如童涵春堂、仁记珠宝银楼、老庆云银楼等西式风格的历史建筑,将变身全球时尚创意产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一条“蓝绿丝带”值得期待

  交通方面,老城厢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建筑密度高、道路曲折狭窄等特征,带来了停车难、公共交通布局有限等诸多问题。为此,“大豫园片区”整体规划中,地下空间的充分开发和科学利用,将成为解决交通“痼疾”的一剂良药。

  以福佑路项目为例,其地下空间开发的总建筑面积达到24.45万平方米,分三层进行开发,其中,地下二层和三层可提供停车位近2500个。除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外,还将在地下设置公交和出租车停泊点。

  公共空间设置方面,“大豫园片区”除规划世春堂广场、福佑会馆广场、花草弄入口广场、安仁街艺术广场四大广场空间之外,特别值得期待的是对“蓝绿丝带”的规划开发。

  “蓝绿丝带”是一条西接新天地太平桥地区,中部贯穿“大豫园片区”,东连外滩滨江地区的主轴,利用一系列开发空间和水景打造成的公共空间体系。片区内,以人民路为东起点,“蓝绿丝带”以方浜中路为主要轴线进行规划,这与1910年前方浜中路曾为老城厢内河道的历史相吻合;丹凤路和花草弄将分别作为南北向的绿色街巷和东西向蓝色轴线,与周边开发空间连接。

  未来,“蓝绿丝带”上的水体景观将与历史建筑相融,结合周边的餐饮和零售等商业业态,共同构成市民休闲小憩的新去处。

  (解放日报记者 吴卫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