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上坡路”,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地区大力布局室内滑雪产业 北京冬奥会掀起上海室内滑雪热
昨天,在闵行区万象城4楼的一家室内标准滑冰场里,众多市民参与冰上运动。 本报记者 董天晔 摄
北京冬奥会启幕后,谷爱凌、苏翊鸣等中国健儿的优异表现,带动不少国人“入坑”滑雪运动。受地理环境影响,滑雪运动群体目前主要集中在冰雪充裕的东北、华北等地。不过记者走访发现,为积极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规划的号召,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地区“另辟蹊径”,大力布局室内滑雪产业,近期更掀起一阵“滑雪热”。
三种室内雪场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室内雪场种类主要有三种:一是“金针菇”,二是人造雪,三是滑雪机。
为了模拟真实环境,扩大雪场的覆盖率,“中国旱雪第一人”尖锋原创设计出一款旱雪毯。这种模拟滑雪材料由特殊塑料制成,呈一簇簇整齐排列的芽状,因近看像一丛金针菇而得名。从触感、声音和滑行感受来看,“金针菇”对真雪有90%的模仿度。
第二种,室内雪场中的“人造雪”形似冰沙。天然雪场的雪是由粉雪、冰质雪、雪绒和冰霜等多种混合而成,人造雪则不同,是人为通过设备或物理、化学手段,将水或水汽变成类似雪花的形态。自然雪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米,而人造雪约为856公斤/立方米,因此相同条件下人造雪比自然雪融化得慢。
第三种,滑雪机在上海广受市民欢迎。上海的室内滑雪机基本都分布在各大热门商圈CBD中:第一百货、万象城、陆家嘴中心L+MALL、兴业太古汇、港汇恒隆广场、静安嘉里中心、凯德晶萃广场等多个大型购物中心内布局有多家室内滑雪场。滑雪机利用跑步机原理,可以模拟真实雪场不同级别的雪道,使滑雪者在往复行进的大型雪毯上以设定的速度和坡度进行持续滑行练习。对全年龄层的“滑雪小白”们来说,能够从慢速到快速、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迅速掌握正确的滑雪动作与姿态;对专业运动员们来说,则可以拥有最佳的训练坡度,专注于技巧练习。
热度明显增加
虽然室内滑雪脱胎于仿真室外雪场,但难度要高于后者。SNOW51城市滑雪工作人员介绍,以滑雪机为例,它的摩擦阻力比真雪更大,使用者要更用力,肌肉容易疲劳。虽然比真雪运动要累得多,但更容易形成肌肉记忆。在滑雪机上还需要更有节奏的动作、更稳定的压力控制和更快的重心转移才能防止摔跤,在真雪上则不会轻易摔倒。此外,室内外滑雪体验也有很大不同。
到底哪种滑雪场地更好?其实难分伯仲。加拿大CSIA双板二级国际认证指导员指出,最好的练习方式是滑雪机与真雪相结合。滑雪机前有镜子,可以直观纠正调整动作,方便初学者学习基本技巧,但想要真正成为雪场老手,还要体验真雪,因为天然积雪厚度不均,滑雪时可能突然遇到一个小坡或雪里混有沙子、石头,更能训练滑雪者随机应变的能力。
尽管和真实雪场有些许差别,冬奥会还是带动上海掀起一阵室内“滑雪热”。上海复星旅文室内滑雪品牌“复游雪”总经理张柏滔告诉笔者,在冬奥会举办前几个月,就陆续有滑雪爱好者前来咨询,近期门店每日咨询及接待人数更是比以往有了明显增加。目前,“复游雪”在全国的6家门店日均接待滑雪人数在350人左右。另一品牌“雪酷”在上海已拥有6000多名学员,年均接待上机9万余人次。
可谓“潜力股”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增超1400家冰雪运动相关企业,同比增长24%。参与冰雪旅游的人数也在迅猛增长,今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显示,冰雪季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到2017年的1.7亿人次,增加至2020到2021年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到2022年将达3.05亿人次。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届时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由此看来,滑雪产业整体正在走“上坡路”。在南方,室内滑雪经济无疑是“挑大梁”。就上海来说,正在建设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冰雪之星”预计将于今年底完工并对外开放。其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2.7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每年将吸引超过320万人次的稳定客流量。
总之,室内滑雪能够有效解决南方滑雪的地区时间和成本问题,并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再加上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室内滑雪经济可谓“潜力股”。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我国滑雪行业渗透率还不足1%,而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数据接近10%;瑞士、奥地利则超过30%。对国人来说,尚属小众运动的冰雪项目,仍需各方投入精力,扩大宣传和普及力度。
(解放日报 实习生 葛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