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校园:孩子津津乐道的快乐时光

2021-12-23 11:04:12|来源:文汇报|编辑:赵春晓 |责编:尹红燕

  原标题:上海积极落实“双减”政策,100%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 “申时”校园:孩子津津乐道的快乐时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1223_p34

小小讲解员用快板练习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词。 制图:李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1223_p38

在上海市郊,不少学生利用课后服务时段走进学校的“小菜园”开展探究实践。制图:李洁

  15点到17点,是传统十二时辰中的“申时”。自从本学期“双减”政策落地后,“申时”不仅是申城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重要时段,也成了学生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快乐时光。

  “黄浦江,浪奔腾,红色基因永传承。兴业路、兴伟业,难忘前辈和英烈……”下午三点半,在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教室里,传出了清脆的快板声和稚气的童音。循音而去,学校“小小讲解员社团”的许慎诺同学和社团伙伴们正在用快板练习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词。童音讲党史,卢湾一中心小学已默默坚持了16年。如今,课后服务时段里的这个新增选项,让更多学生能够有机会深入了解红色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学期以来,沪上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新政要求,做好“5+2”的校内课后服务安排,目前已实现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通过凝聚资源丰富课程,汇聚各方力量提升课后服务课程内涵,吸引广大学生回归校园。

  给同伴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毗邻中共一大纪念馆,如何把“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在这所小学,孩子们成立小小讲解员社团,专门服务中共一大纪念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党史。这些年来,红色种子经由讲解志愿服务,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这个新学期以来,结合“双减”落地,每天的课后服务时间,总能看到一群小小讲解员,围在一起练习。要成为一名成熟的中共一大纪念馆讲解员,光是说讲稿,就需要训练五六周,之后还要接受发声、站姿、走位等训练。待“学成”以后,孩子们还将利用“申时”这段在校园的时间,把他们知道的关于“中共一大”的红色故事讲给身边的小伙伴听。

  无独有偶。在宝山区美罗家园第一小学的校园,一群小学生下课后化身“宣讲小先生”,出现在学校的红色长廊。红色地标、英雄人物……对照着长廊里一块块熟悉的区域,他们在纸上认真写下那一段段自己耳熟能详的党史故事宣讲稿,酝酿着传给新加入“小先生社团”的学弟学妹们。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小小讲解员社团”指导老师陈丽丽告诉记者,孩子们在听故事、懂故事的基础上,能让讲解变得更有血有肉。在课后服务的“申时”,更多青少年在红色精神的滋养下,进一步坚定信仰,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小菜园”变成研学大课堂,在亲近自然中提高探究能力

  在上海市郊,很多中小学原本就拥有各自的“开心菜园”。如今,这些“小菜园”纷纷成了户外研学的“大天地”,孩子们得以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让书本知识与实践学习充分衔接,知行合一。

  在奉贤区星火学校的菜园里,孩子们拿起锄头,拎着洒水壶,当起了幸福的“现代农人”。今年秋季第一次下地,当老师问学生想种什么蔬菜和水果时,从萝卜、西瓜到西红柿,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学生们纷纷动手,播种下自己喜欢的果蔬。

  在明德外国语小学,校园里的“神奇农场”不仅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也产生了许多新课题。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蔬菜,二年级开始动手种蔬菜,三年级做关于蔬菜成长的环境需求调查,四年级研究蔬菜的营养,五年级更进一步,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在丰富多彩的种植活动中,孩子们得以近距离感知生命生长历程,综合探究学习能力有了提升。

  近一个学期实践下来,不少家长也感受到了“双减”后的“申时”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没想到孩子下课后还能拿起锄头,玩玩泥巴。每天回家,一说起这段时光,孩子总是津津乐道、滔滔不绝。”这是星火学校一位家长的感言,在家长群中引起不少共鸣。

  作业套上“紧箍咒”,学习效率做加法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实施“双减”以来,在课后服务时段,沪上不少中小学动足脑筋,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完成作业。

  在浦东新区龚路中心小学,每天正课结束后,各班任课老师都会轮流值日,利用统一的课后服务时间,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个别问题予以个别辅导,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纠错,以多样的形式强化作业辅导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在学校里,我不仅能把回家作业写完,还能参加探究活动,回到家也有了更多看课外书的时间,晚上睡觉更香了。”一位学生兴奋地表示。

  每天下午3点半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的各学科老师,都会在小程序上报备当天作业,勾选或填写作业类型、作业内容、作业预估时长等信息。这些信息在平台智能汇总后,会自动生成每日作业公示单。一旦作业时长“超标”,小程序还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及时调整各科作业比例结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校长张计蕾表示,对作业时长进行控制,有助于促进教师的研究命题,同时,老师们也会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时长,有的放矢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闵行区教学管理的“中枢”,闵行区教育学院已建有一个区域统一智能作业平台,通过伴随式的作业过程数据采集,为教师布置作业套上“紧箍咒”,也便于教师进一步调整作业布置的质和量。

  (文汇报 记者 王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