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7月1日起实施半个多月以来,全市各场所实行情况如何?16日下午,东方网记者随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和市城管行政执法总队工作人员赴嘉定、宝山两区多个居民区、学校、商圈、商务楼进行了随机探访。记者在走访中感受到,市民和商家对新规普遍知晓并能主动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意识正逐步提高,但同时管理不规范、设置不合理、垃圾混投等情况依然较多存在,新规距离真正落实“到位”仍需各方努力。
“定时”之外垃圾桶无人管理
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学生宿舍区楼下设有明确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并标明了早午晚三个投放时间段。探访组一行去的时间约为下午2点半,不属于投放时间段,此时垃圾桶并未撤走,投放点处于无人管理的“空白期”。现场桶外杂乱堆放了不少垃圾、桶内也存在干湿垃圾混投的情况。正值炎炎夏日,由于没有及时处置未紧闭的垃圾桶散发出阵阵臭味。
上大嘉定校区学生宿舍楼下的垃圾投放点
来自市城管行政执法总队的陈佩军告诉记者,平时执法检查中发现类似这样“过点混装”的问题不少,记者在之后随访过程中也发现多个居民区都存在这一情况。经过探访组的现场建议,上大嘉定校区和几个居民区负责垃圾管理的相关责任人均表示将积极改进,进一步加强管理。
居民区自创“管理神器”解难题
在宝山大场镇,康泰新城的“管理妙招”让人大城建环保委的专业工作者都连声称赞。
小区里共有15个垃圾定时投放点分布在各个居民楼群下,每组定点垃圾桶都安装了专门定制的带锁钢架,指定时间段外垃圾桶就会统一“上锁”,经济实用,解决了管理大量定时投放点的人力问题。
康泰新城小区自创的垃圾桶架
小区大门附近另设24小时开放的补投点,由门卫兼管,兼顾到没时间扔垃圾的居民方便。同时,由业委会出资、物业牵头在小区里设置了多辆流动清运车,每隔一段时间就清走桶内垃圾,不让湿垃圾等久置积臭。
“垃圾管理法规不同于一般法规,关系到所有人每一天的生活,每一个居民区遇到的问题可能都不一样,个性化很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委委员魏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居民区能不能落实好垃圾分类,背后考验的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这“三驾马车”是否能真正顺畅地协同联动。好的经验案例如何复制推广,如何把“盆景”做成全市的“风景”,真正推动整个生态环境持久改善,还需要各方持续努力。(记者项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