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型人工智能芯片让汽车“眼疾脑快”
东方网  2019-02-27 10:18:10

  ■本报记者 沈竹士

  ■汽车动态视觉与雷达传感器的新品发布,将为汽车领域人工智能(AI)传感器芯片带来量产与商业化应用。这个新产品基于一项核心技术——动态视觉传感器(DVS)。它专注于动态信息的捕捉和预处理,那些光强不变的静止物体,比如在汽车驾驶员视野中远处的背景物体——楼宇、天空等,将被视作冗余数据而移除。作为未来最具潜力的AI感知技术之一,解决了算力负荷的问题,减少了信号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系统成本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上海芯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昨天发布系列汽车动态视觉与雷达传感器新产品,这款由上海半导体企业自主研发的汽车领域人工智能(AI)传感器芯片将投入量产与商业化应用。同时,这也是西上海两大产业带——G60科创走廊与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区(云岭西路)相关企业达成的一次产业链合作。

  未来最具潜力的AI感知技术

  目前,汽车产业正经历传统机械结构向电子辅助驾驶乃至自动驾驶技术的嬗变。各类传感器是辅助驾驶体系中的基本感知单元。传统的视觉传感器采用CMOS芯片——也就是数码相机与手机摄像头广泛采用的感光元件。一种观点认为,传统CMOS芯片会采集大量冗余数据,带来巨大的运算压力,随之而来的是整体模组(尤其是内存、GPU)成本上涨,系统效能不堪重负。

  比如,某些厂商甚至在后端部署了三个图像处理器,同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每个图像处理器耗电1千瓦/时,堪比家用冰箱的能耗,同时产生严重的散热问题。

  本次发布的新产品基于一项核心技术——动态视觉传感器(DVS)。与传统图像传感器不同,它只专注于动态信息的捕捉和预处理,被看作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最有潜力的感知技术之一。在动态视觉传感器构建的感知体系中,只有光强发生变化的像素才会被读取,运动频繁的点读出次数会相应增多,因此,可以完整记录下运动的过程。

  简单地说,那些光强不变的静止物体,比如在汽车驾驶员视野中远处的背景物体——楼宇、天空等,将被视作冗余数据而移除。这样一来,解决了算力负荷的问题,减少了信号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系统成本。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机构在这一领域取得进展,而其商业化应用更是一片空白。

  去年6月,芯仑科技在亚洲消费电子展上首次公开展示以动态视觉传感器为核心的驾驶员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基于DVS捕捉的动态像素和光流信息,及时洞悉卡车司机的细微举动,实时感知不良驾驶行为,在非深度学习框架下算法准确率可达97%以上。

  “产学研”达成深度产业链合作

  本次发布是两家上海本土细分领域科创企业的合作。

  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创立于松江区,主营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是福特、大众、通用等跨国汽车厂商的供应商,也是细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其生产的气门嘴、排气管件等产品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

  芯仑科技位于普陀区云岭西路的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区。普陀区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拥有较好基础。2017年,该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23%,达182.5亿元,集聚了包括芯仑光电在内的一批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去年12月,市经济信息化委发布上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实施计划,10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19个具体点位需求和60个人工智能创新产品项目集中首发。其中,芯仑光电基于动态视觉传感器的项目——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入选。

  记者注意到,武汉大学也是此次新产品发布的合作单位之一。据了解,武汉大学于2012年创立计算机视觉与遥感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该实验室主持和参与了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也与腾讯、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业内头部企业和单位开展了一系列横向合作。

编辑:刘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