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改革一线发现问题 基层前沿解决问题
解放日报  2019-01-09 10:59:11

  在虹口区欧阳街道一个“小小区”住了20多年的鲁老伯,真切感受到最近一年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因为小区太小,物业不愿意管,现在三个“小小区”化零为整,选聘物业公司统一管理,乱设摊没有了,满目脏乱差也不见了,“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大家过得很安心。”

  周边生活环境的变化,金山区新义村的村民也感受到了:不断有干部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现在河道治理好了,宅基地房屋租出去了,“房子变新了,又有租金拿,我们反映的公交、家门口道路等问题,也得到了研究解决的承诺。”

  变化背后,是上海持续开展了一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搭准基层脉搏,解改革“痛点”“难点”“堵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数据显示,一年来,全市1464家调研主体共开展调研315.2万次,涉及调研对象达1016.7万个,收集问题75.7万个,解决66.9万个,解决率达88.3%。

  到基层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一年来,上海市、区、街镇三级共1464家单位全部纳入大调研主体覆盖的范围,对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城乡社区和市民群众等调研对象“类型”全覆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不预设主题,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直奔基层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市公安局领导利用中午和夜间“碎片化”时间,不打招呼、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派出所、交警大队、街道社区等,向一线民警辅警、居民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宝山区领导不打招呼,深入杨行镇大黄村调研,现场解决村里反映的污水纳管、村级经济等“堵点”问题。“之前我去调研,他们都说挺好或者象征性提一个问题,这次不一样,他们提出了10个具体问题,我边记边回应,能解决的现场解决,有些问题就带回去研究。村民得知消息后特别高兴。”

  “我在医疗工作岗位将近30年了,久而久之,我们眼中似乎只看得见‘病’,看不见‘人’了。”崇明区向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施雪超说,通过“我来体验当病人”党政干部就医体验等活动,他真切体会到,排队等候时长、院内标识指示、就诊秩序、停车便利等容易被医务工作者“视若无睹”的细节,往往影响着群众的就医体验。体验、暗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收集问题、需求的重要方式。青浦区动员200余名党员干部到轨交17号线体验试乘,了解群众对配套公交线路调整需求。奉贤区组织125名新任公务员“住村”蹲点调研,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

  去年11月初以来,全市积极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专项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积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提振企业信心。截至年底,共走访调研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12万余家,收集意见建议10642个,问题19300个,解决12781个。同时,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7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四张清单”,聚焦问题解决

  大调研催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本市农村宅基地及农房利用粗放且退出不畅,宅基地逐渐成为“沉睡资产”。如何盘活农村宅基地这份“沉睡的资产”?近期,市农业农村委大调研组深入浦东、闵行、松江、金山、青浦、奉贤六区走访调研。“宅基地管不好,乡村振兴推不动。”大调研组相关负责人带队深入调研,摸底数、找瓶颈、寻对策,调研分析认为,想要妥善解决上海农村宅基地问题,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农村宅基地改革创新。

  着眼于问题解决,上海各级调研主体坚持以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解决清单和制度清单等“四张清单”做好调研问题的全流程管理,做到不回避、不遗漏,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一年来,大调研“四张清单”制度,推动形成问题建议从采集、分类、流转、处理、反馈、评估、督办的闭环链条。

  “减税力度能不能再大一点,税收负担能不能再降一点?”这是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各部门参与大调研以来最常听到的企业“心声”,也是帮助企业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调研,我们也意识到,税收政策和环境变了,预征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市税务局相关调研人员说。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公众关注的今天,市市场监管局针对调研发现的塑料外卖餐盒对环境造成污染问题,主动携手部分外卖龙头企业,选取30多种餐盒进行可降解试验,并制定外卖餐盒可降解环保团体标准。市绿化市容局针对市民关心的垃圾分类问题,开展调研300余次,走访100余个居住区、企事业单位,形成《垃圾全程分类三年行动计划》。

  扑下身子,锤炼作风能力

  一年来,大调研已融入上海广大机关干部的日常工作。他们扑下身子、走出院子,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企业、田间地头,锤炼自身的作风和能力。

  “做人民满意的小区‘当家人’是多么不容易。”普陀区府办机关党支部青年党员项雯在“当一天居委干部”调研中,认识到社区居民需求多元多样,更加要求广大干部改进治理思维,创新治理方式,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串百家门、知百家情、暖百家心,解百家愁。普陀区这项“当一天居委干部”调研活动,也将长期固化,使年轻干部赴居民区锻炼成为常态。

  杨浦区结合大调研深化“一线工作法”,大桥街道平安办工作人员走街串巷,爬墙钻洞,排摸出杨树浦路两处大型群租房,累计有59间,面积近500平方米,涉及群租人员达130余人。在房管局、派出所、消防支队、城管中队等部门支持下,这两处“弄堂群租”得以清除。区领导表示,科技发展、时代进步了,但“一线工作法”的初心不能忘,必须到园区企业去,到社区一线去,到群众中间去,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脚步丈量使命。

  大调研中,一批调查研究报告形成,“智能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重点问题解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方向,重点解决‘一网通办’推进中存在的问题”等课题,找工作中的短板、差距和不足,推动科学决策。一批惠企惠民政策落地,解决“网络文学作家评职称难”、“无党派人士发现和认定难”问题,缓解了“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实际困难,企业办照时间从8天缩短至3天,开办企业总时长从平均22天缩短至5天,施工项目审批时间也大幅缩短……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大提升。

  在改革一线发现问题,在基层前沿解决问题,上海大调研永远在路上。(记者 张骏)

  原标题:一年来:全市1464家调研主体共开展调研315.2万次,逾66万个问题解决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

  改革一线发现问题,基层前沿解决问题

编辑:刘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