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人民网  2019-01-03 15:45:49

  崇明东滩湿地,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地处亚太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位置,各种过境迁徙的候鸟在崇明东滩停留、休憩和觅食,补充能量,恢复它们在长途飞行过程中所损失的体重……作为候鸟北迁的第一站和南归的最后一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20多年前,鸟儿的生命受到诸多威胁。在上世纪80、90年代初,这些南来北往的迁徙水鸟在过境崇明时屡屡遭到捕杀贩卖。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为了鸟儿们能有一个安身立命的栖息地, 1998年11月16日,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图片均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提供)

  20年过去,如今的东滩已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城市之肾”,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经过几代东滩人的拼搏和努力,如今的东滩,已然成为“鸟的天堂”,鱼翔浅底,万鸟齐飞的景象重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年年到访,东方白鹳也结群而归,回到东滩越冬的小天鹅数量更是成倍增长,各类珍稀水鸟齐聚东滩这个“鸟类天堂”。

  如此巨大的变化,与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守护神”们,艰难打下一场又一场生态“保卫战”密不可分。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寒夜里滩涂上坚守 与偷猎分子斗智斗勇

  “现在的防护措施更有力了,除了人防,还有技防,以前可不是这样。”坐在巡护的皮卡上,一路看着东滩的风景,袁赛军向记者讲起了他的工作。

  袁赛军是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管护执法科副科长,在这里已经坚守了15年。2003年,他从部队转业到这里的时候,保护区还没有几个工作人员,“那时候也没有皮卡,出来巡查要么是骑自行车,要么就是泥滩里步行,现在想想,当时的环境确实是相当的艰苦。”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东滩附近的不少农民世代以渔猎为生,自这片区域被划入自然保护区后,开始明令禁止捕鸟、捕捞海产品等行为,使得捕鸟人失去了赖以谋生的手段,一度引发激烈冲突。当时的人们对保护区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理解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那时候,没有技防设施,没有监控,全靠人防。”袁赛军忆起当年的经历。崇明东滩吸引着大量越冬候鸟,每年冬季,偷猎者们都蠢蠢欲动。冬天的夜晚,滩涂上寒风刺骨,“我们在野外滩涂上,躲在芦苇丛中,守候着偷猎者,没有地方可以坐,只能坐在泥滩上。竖起耳朵静静地等待,不能说话也不能随意走动,因为滩涂空旷,冬天的寒夜里非常安静,稍有点儿动静就能传的很远,怕惊动偷猎者。时间长了,大家冷的发抖,只能背靠背依偎着互相取暖,偷猎者也狡猾,一有动静就往芦苇荡里乱窜,很难抓到现行……”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除了夜晚滩涂上的蹲守,巡护人员还需要在外面滩涂上巡查。曾有偷猎者用渔船从外面水域开到了保护区内偷鱼。针对这种情况,保护区管理处购置了一条简易的泡沫船,冬季驻扎在滩涂核心区域,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值守和巡查。船上的条件艰苦,进出不便,几天才会有一次食物补给,淡水也稀缺,巡护人员用水需非常节俭。“洗手洗脸的就用江水将就着,只有喝的水才舍得用的淡水。”

  如今,保护区不断提高巡护执法装备和执法管理水平,完成了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视频监控建设,为野外巡护人员配备了交通、安保、通讯、照相记录等设备,全方位提升了保护区现代化管理水平。通过多年持续开展日常巡护执法和冬春季反偷猎“夜鹰”、“春隼”专项执法行动,以及整治“高脚屋”、定置网、非法放牧、堆场等执法行动,有效遏止了对滩涂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违法破坏和偷猎鸟类现象,为鸟儿提供了一个安全、美丽的家园。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打赢生态“保卫战” 有效遏制互花米草

  如今的东滩,芦苇摇曳,群鸟纷飞,生机勃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派美好风景。

  难以想象的是,几年前,这里曾经有过一场激烈的“保卫战”。而互花米草,则是这场“战役”中最大的“敌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崇明东滩引种互花米草,这是一种来自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草能够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但繁殖力也超强,快速扩散。没过几年,互花米草超强的繁殖力就令本土植物“节节败退”,挤占了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土著物种的生长空间,影响鱼类繁殖,威胁鸟类在东滩的栖息。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一开始,工作人员尝试化学药剂法、火烧、切割等方法,皆无效果。经过无数尝试,终于总结出一套“围、割、淹、晒、种、调”六步治理法:先在集中分布的区域外围修筑围堰,将互花米草“分片包围”,形成物理隔离,再修建调控水位的引排水闸,在“包围圈”内至少保持40厘米水位半年以上,使互花米草的残留根系完全“淹死”后,再补种芦苇等本地植物,并适度进行生境改造,逐步修复湿地生态环境。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生态修复项目工程建设的周期长、困难大,筑堤的过程也是反反复复,异常艰辛。有一年春节风、暴、潮齐聚东滩,将一道堤坝一夜之间打回到原形,荡然无存。工作人员们说起来这段历史,都是一把辛酸泪。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东滩保护区建成了几万亩的生态修复区,成功控制了修复区内互花米草的生长和扩张,改善了湿地生态系统,修复了鸟类栖息地功能,维持和扩大了鸟类种群数量,完善了鸟类迁徙的“补给站”。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做生态文明“传播者” 共建和谐自然家园

  东滩保护区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也以提升公众自然保护意识为己任。积极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自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后,保护区利用这一免费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和展示平台,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等相关科学知识。每当“世界环境日”、“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重要节点,保护区就在周边学校、社区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与众多大中小学校联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和校园科普活动。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同时,“我的东滩之旅——寄语东滩明信片活动”、“市民观鸟”、“水鸟认养和放飞爱心活动”等数十次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活动,让市民能够更加了解到专业的观鸟和爱鸟知识。此外,保护区与驻崇明东滩的各跨国企业联手,组织员工开展体验式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为鸟儿营造蓝天、白云、清水的安居空间。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如今,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广大市民体验观鸟、体验自然的重要目的地。保护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未来东滩将持续发挥保护区的辐射效应,引导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众关注自然保护,关注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升生态文明意识,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上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冬天 到长江入海口——崇明东滩来观鸟

  展望未来美好愿景,我们相信,在众多鸟儿的“守护神”的庇护之下,东滩将真正成为鸟类的天然博物馆和候鸟的天堂。

   

编辑:刘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