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开心菜园”“家长学校”拓展德育新视野
奉贤区洪庙小学的“开心菜园”带给孩子们很多乐趣。(资料)
如何在行走课程中实践育人?怎样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实施机制?前天,由市教委、奉贤区政府主办的“新时代@德育新视野——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德育创新论坛”在奉贤区举行。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同时成立,构建“长三角德育一体化”教育共同体。
创新课程打造“贤文化”升级版
思言小学的学生们在言子像前,诵读《i奉贤?贤文化》读本上的古诗文歌曲,在诗意的阅读中汲取贤文化精神食粮。学校设立“言子学堂”,让学生感受“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文化魅力。近年来,奉贤区打造“贤文化”育人升级版。“教有标准,学有内容,评有依据,拓展‘一体化’德育新视野。”奉贤区教育局局长施文龙说。
2015年起,以“人文蕴育”为主旨的“名家进校园”项目,融合道德、人文、艺术、科技教育等多元育人内容,区校联动,在奉贤区广泛开展。王蒙、余秋雨、钱文忠、白岩松等文化学者在“言子讲坛”开讲,于漪、刘彭芝、黄豆豆、郦波等名家名人走进校园、走近师生,带来丰富的文化大餐。
怎样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德育载体和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奉贤地处郊区,不少学校拥有一片“开心菜园”,成为“贤文化”教育的天然基地。各校因地制宜,开发了百果园、法布尔实验室、“开心菜园”创新实验室等劳动课程,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让书本与实践的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衔接,充分体验到劳动带来的乐趣。
在安徽省合肥市,传统文化与学校课程相结合,《廉洁文化教育读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材》等地方教材,以“课程超市”的形式,增设传统面塑、泥塑、刺绣、皮影等课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课堂教学。
“‘课程德育’是加强德育的重要路径。”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说,教育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改变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德育实效的现状。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促进“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从“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的迈进。
家校协同育人
如何加强资源整合,创新育人的途径与载体?家校社合力育人,是新形势下构建德育新生态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成长,爸爸要到位。在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爸爸俱乐部”活动很丰富,成了学校一张新名片。区域层面最新成立的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服务中心,其触角和抓手落到德育的每个神经末梢。一方面,建立一体化家教指导服务体系,打造家校共育“生态场”;另一方面,发挥一线力量,延伸家教指导团“触角”功能。由教师和优秀家长志愿者组成的奉贤区家庭教育指导团,首批150名成员深入家庭、学校和社区,义务提供家教指导服务。
在浙江省杭州市,也建立和完善了家校合力育人机制。杭州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处长孙叶方说,目前全市所有中小学校都已建立“家长学校”,会同妇联组建“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负责对基层“家长学校”师资的培训,“家庭教育热线”向社会、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杭州市积极打造的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通过“一馆一课程”项目建设和星级场馆认定机制,拓宽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渠道。
更为关键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同频共振”,协同育人。在江苏省苏州市,正兴起一件时尚事——假日里,不去补习班,去“e路成长”。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人手一本“e路成长”体验护照,通过预约,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可以畅游100多个主题场馆,实行免费入场体验。教育部门还为每个体验站选派1所小学和1所中学,结成课程开发站校联盟,让前来体验的学生在互动中有所收获。
构建长三角德育发展新机制
构建“立德树人”一体化,离不开更多创新机制。未来,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如何进一步创新突破,还面临更多挑战和思考。
前天,由奉贤区教育局发起,长三角地区有关教育部门自愿参与,成立长三角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联盟,首批15家成员单位签署了《长三角中小学德育联盟合作备忘录》。联盟成员单位分享了德育工作的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法,建立推进长三角地区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有效新机制,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今后,联盟成员单位还将提供人才支撑、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广泛开展德育合作交流,建立推进长三角地区德育工作改革发展的有效新机制,推进更高起点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