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打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农村社区样板

2018-11-21 08:58:41|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农村“五美社区”建设

  农村社区事务办公室、标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农家店、社区篮球场、健身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村里还设有8个健身场地、多个多媒体文化活动室,满足村民文化休闲需求;去年下半年“助老爱心服务餐”项目正式启动,全村多数老人都被纳入了助餐范围,一日三餐都有送餐志愿者定时送上门……古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桃花源,如今在崇明横沙乡惠丰村,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比桃花源中人更滋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鸟瞰陈家镇

  惠丰村的和美景象,是崇明农村建设的缩影。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共有行政村269个,农业人口37.6万,占全区总户籍人口的56%。2017年以来,崇明区委、区政府着力建设以“自然生态美、宜居环境美、绿色生产美、乡风文明美、生活幸福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美社区”,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美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各美其美、相得益彰,也要美美与共、融为一体,崇明区将持续用力、倾力打造农村‘五美社区’,使崇明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村更美,使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崇明区区长李政说。

  改善农村社区品质 提升百姓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崇明正以农村“五美社区”建设为抓手,努力打造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样板。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庙镇合中村村民开展文体活动

  未来实现“五美社区”全覆盖

  “社区建设”往往被认为应该是城镇化地区的事,为什么农村也要推进“社区建设”?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家层面就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农村社区法治建设、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等任务。“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农村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非户籍居民的社会融入问题凸显、村庄空心化、农村“三留守”群体扩大、农村公共服务能力难以适应日趋多元的村民服务需求等问题。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助于农民幸福安康、农村和谐稳定。

  “2016年7月,本市明确采取市、区两级试点的模式,点面结合同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我们提出打造‘五美社区’,是基于‘世界级生态岛’目标定位,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水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纳管、生态林地建设等工作,让农村社区更美丽,让村民们更幸福。”崇明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村居信息栏搬上电视屏幕,工作人员安装智能机顶盒

  根据崇明《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崇明将在“十三五”期间,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为指引,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完善管理服务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综合改造、文明创建、服务群众等工作,打造一批以“自然生态美、宜居环境美、绿色生产美、乡风文明美、生活幸福美”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五美社区”,计划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五美社区”全覆盖。

  2017年底,崇明区向国家民政部申报创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今年1月被民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未来,崇明将不断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机制,打造新时代农村社区建设的“样板间”,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为加强农村社区治理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参考。

  激发农村内在活力提升软件品质

  五美社区怎么建设?崇明区提出,要紧紧围绕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细化落实,紧密结合生态、生产、生活的融合发展和城乡社区的综合治理,抓好硬件设施和软件品质的联动提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横沙乡丰乐村村域水系景观

  根据工作方案,崇明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将以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多元化主体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进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认同、改善农村社区人居环境为具体任务,各项任务均有细化指标。如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崇明将进一步推动乡镇公共服务延伸到村、组,完善和提升村级“四室一站一店”(标准卫生室、事务代理室、文化活动室、社区警务室、为农综合服务站、便民农家店)的服务功能。在社区平安建设方面,崇明将推进农村社区平安建设,加强农村社区法律服务,建立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综合机制,实现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五美社区”建设,加强村民自治是题中之义。在试点工作中,崇明注重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开展农村社会治理、维护农村稳定中的核心作用,带领相关社区组织、村民小组和广大农村居民共建共享“五美社区”,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提升了农村社区发展活力,提高了农村“五美社区”建设水平。

  “五美社区”建设过程中,崇明引来了“外援”。今年5月19日,崇明区举行了首届“五美社区节”,活动上来自上海市区的15家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代表分别与崇明区13个乡镇的村居代表签订了20个“城乡社区治理”项目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均是崇明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如为老服务、关爱留守儿童、扶贫济困等方面。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三星镇生态景观廊道

  打造全国农村社区建设“样板”

  “五美社区”建设以来收到了怎样的成果?2016年,惠丰村和竖新镇仙桥村被确定为崇明首批农村社区建设的市级试点示范村。如今,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这两个“样板房”的农村社区建设成效明显,也为崇明如火如荼的“五美社区”建设注入了活力和动力。2016年以来,全区已完成了1个国家级、8个市级和34个区级试点示范村建设,2018年,将完成6个市级和44个区级试点示范村建设。不久的将来,崇明将实现农村“五美社区”全覆盖。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2017年底,崇明已实行“河长制”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推进;今年全区种植绿肥29万亩,基本实现了绿肥取代“二麦”种植。睦邻点已实现全区各乡镇全覆盖。依托全区各乡镇志愿服务中心和各村志愿服务站平台,形成了一支逾11.8万人的注册志愿者队伍,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由志愿者为困难老人、特殊群体儿童和残疾人开展结对帮扶、亲情陪伴等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向村一级延伸,今年实现全覆盖,同时,各村都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农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此外,通过“五美社区”建设,崇明积极开展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推行农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实行集中式办公、敞开式办公,实现“群众上楼”到“干部下楼”的转变,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村民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地、为民服务点等综合服务设施,大大丰富了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建设“生态崇明”、“美丽崇明”和“幸福崇明”是今后五年崇明的目标,推进农村“五美社区”建设正是向实现“三个崇明”目标迈出的坚实步伐。“‘五美社区’的‘美’和‘美丽崇明’的‘美’一样,有自然景观、生活空间、城镇风貌的美,更重要的是人文之美、风尚之美、和谐之美、文明之美,是融合在整个社会方方面面中的‘大美’;建设‘五美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是通过提高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让老百姓有切切实实的幸福感。”崇明区相关负责人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崇明“两无化”大米种植基地

  聚焦乡村振兴 全力提升“五美”

  近年来,崇明区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五美社区”建设,在“自然生态美”等五个层面全力改善提升,取得了显著效果。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塑造“自然生态美”

  崇明围绕“水土林气”等领域加强综合治理,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崇明农村社区最宝贵的财富。比如,在治水方面,全区明确村级河长908名,占全区河长总数的80%。广泛发动群众深度参与河道治理,吸纳民间智慧形成符合农村实际的河道疏浚工作法,发动党小组长、党员志愿者、生产队长等担任“民间河长”。比如,在港沿镇同滧村,很多村沟宅河边空地较小,挖机等大型设备难以周转,村里在确保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让有经验的挖河“老法师”站上第一线,成为河道“消黑除劣”的主角。

  另外,崇明致力打造“海上花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花博会筹备等,推动农村社区建设花田、花溪、花路、花宅,塑造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岛景观。加快生态廊道和公益林建设,2017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已达25.1%,2020年将达到30%。全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坚持“一级A标、建养一体、一镇一标、一线监管”工作制度和抽检时间、地点、机构“三随机”工作机制,累计完成13.5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年底前将力争实现全覆盖。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竖新镇仙桥村家训墙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环境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之盼、生态岛建设之要,崇明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按照“一镇一村”的要求,崇明要求16个涉农乡镇每镇至少推进1个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到2019年底建成一批具备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精品村。同时,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居民点从自然分散向相对规模集中形态转变。今年9月,竖新镇农民集中居住一期项目摇号选房工作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落下帷幕,参加本次摇号选房的村民家庭共计66户,摇号选房率为100%。下阶段,竖新镇将邀请群众共同参与建房全过程,确保代建房屋质量过关,品质一流。在民居设计上,崇明综合考虑农村发展现状、人文历史等因素,充分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海岛特色”,力求展示农村自然空间风貌,体现人文特色,使乡村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方面,崇明坚持“全域覆盖、全程分类、全面处置、全民参与”原则,全面推广“户分户投、村收村拣、镇运镇处”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模式,建成运行镇级湿垃圾集中处理站21座,村级湿垃圾处理点52个,构建“一户两桶”“一村一点”“一镇一站”“村村有车”设施体系,269个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同时,崇明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聚焦水稻秸秆、多汁蔬菜、瓜菜藤蔓、林地枝条、畜禽粪便五类农林废弃物,探索形成符合崇明实际的农林废弃物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多元化利用模式。

  推进现代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生产美”

  为推动农村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崇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特色农产品种源保护力度和优质农产品种源引进力度,结合花博会筹办,大力发展特色花卉产业,今年已引进3家优秀的龙头花卉企业。

  近来,崇明注重引培优质经营主体,坚持招大引强选优,加快优质经营主体引进步伐,全力扶持“三场一社一龙头”发展。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至目前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88名,占全市总量约25%。加快农业品牌发展,去年10月推出了“崇明大米”区域品牌,今年试点种植1万亩不施化学肥料、不施化学农药的“两无化”大米,实施订单销售,市场反响良好。接下来将做强白山羊、老白酒等品牌,建立以“崇明”为地域标识的绿色农产品区域联盟和公共品牌。

  针对离土农民等重点群体“就业难”问题,崇明推进农业“接二连三”,通过扶持发展开心农场、博士农场等举措,吸引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参与果蔬培植采摘、农场基础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无烟工厂”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势头。比如庙镇合中村香朵开心农场,流转土地200余亩,租赁村民楼房13幢,提供就业岗位60个,农户每年可以获得房屋租金收入3万元、岗位收入4万元。目前,全区共有两家开心农场建成试营业,9家开心农场建设有序推进。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乡风文明美”

  在崇明竖新镇仙桥村,有一堵长约50米、高约3米的“家训墙”,常有村民游客在此驻足观看。“家训墙”上展示的是全村200多户村民的好家训,配以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的卡通形象,仙桥村也因“家训墙”而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这堵墙成了该村“五美社区”建设的人文名片。

  这是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乡风文明美”的举措之一。崇明致力于推动农村社区建立和谐文明、健康淳朴的乡风民俗,不断增强农村社区文化认同。崇明不少乡镇、村围绕农村社区生产生活,修订完善更加彰显村域特色、体现村民意愿的村规民约,进一步激发农村居民参与自治的热情。比如,在横沙乡丰乐村,垃圾分类被写入了村规民约,详细列明了厨余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的定义及相应的处理办法。该村规定,对分类不清的,前三次给予警告教育,由垃圾收集员进行劝导,第四次就要罚款10元,第五次罚款翻倍,即20元,以此类推,直至罚光村里下发的所有补贴福利,还影响相关人员今后评优、奖励和个人信誉。

  丧事一办就是三四天,要请“专业人士”来哭丧……这些传统的乡间丧葬民俗,今后将在崇明逐渐消失。今年1月,崇明区文明委发布《崇明区推进婚丧喜庆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倡导丧葬风俗破旧立新,坚持“不铺张浪费、不搞封建迷信、不扰民”原则,力争乡风民风更文明清朗。目前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知晓率100%,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支持和认可。

  推进生态惠民工作,实现“生活幸福美”

  崇明着力落实好惠农富农政策,加大财力向民生事业的投入力度,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崇明已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完成269个村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帮扶项目建设,实施了5个“造血”项目,2016年以来累计产生净收益9467万元,惠及162个经济薄弱村。

  崇明还优化农村干部队伍,探索开展“村居大讲堂”活动,以村居党组织书记、主任、大学生村官等为主体对象,聘请社会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每月开展一次教育培训活动。自2017年5月举办首期活动以来,已开展培训18期,累计培训14000人次。

  打开电视机,村民在电视上就能看到以往“村务公开栏”上张贴的全部内容:年度实事项目、福利优惠政策、本村各类“账单”和“账本”等。记者了解到,崇明区率先建设村务公开电视信息系统,到今年底,百姓将拥有“另一双眼睛”——电视屏幕:基层党务、村居务、财务可视化公开将覆盖全区18个乡镇350个村居、约23万户家庭。目前,全区已有18个乡镇57个村居、近3万户完成系统上线,该系统将创新村务监督方式,进一步打造阳光村务。

  社会保障方面,崇明创新实施生态养老补贴制度、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和生态惠民保险制度,切实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保障水平,同时着力推动生态就业,已开发生态就业岗位近1.3万个,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