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算金牌小账,基层教练潜心育才
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近日落下帷幕,嘉定区创造了本区参加历届市运会以来的五项纪录:参赛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金牌获得数最多、团体总分最高、受表彰奖项最多。四年一届的市运会,凝聚了嘉定体育、教育系统以及众多基层教练的心血,体现出多年来扎扎实实抓青训的成果。
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
郊区竞技体育基础弱、底子薄。嘉定区体育局副局长宣明华说,十几年前,区业余训练只有田径、射击、水上运动七八个项目,参与人数屈指可数。与中心城区相比,位于远郊的嘉定综合体育评分“全面处于下风”。如何改变窘境?2002年起嘉定区布局普及业余训练项目,两年后首个青少年业余训练总体规划方案出炉,其核心之一是体育进入校本课程,以体教结合为抓手。
敞开大门,筑巢引凤,打造一流青训团队。嘉定区体育局明确,所有项目的教练都经严格筛选,必须具备省、市级以上专业运动员经历。引进优秀教练,吸引他们扎根,为教练提供优厚的待遇、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和环境。汪琴和两位本土走出去的皮划艇退役运动员选择回归;4名篮球教练在嘉定已超过两个市运会周期;花剑运动员徐世阳退役后从“一张白纸”组建队伍,填补了项目空白;张雷从国家队退役后一头扎进青少年羽毛球训练中;田径高级教练王俊峰从遥远的大西北甘肃兰州前来……他们默默耕耘在基层,甘愿当起“孩子王”。
目前,嘉定区开展青训项目达22个,在市郊处于领先地位。区内现有市田径二线学校1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2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3所、区足球布点项目学校31所,市、区两级体育传统学校占区中小学总数的80%。在本届市运会上,嘉定代表团最终获得82.875枚金牌,团体总分2962.25分,展现了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
1枚团体金牌的背后
本届市运会,嘉定区的击剑项目竞赛只取得1枚花剑团体金牌,而输送运动员又计入10枚金牌。花剑教练徐世阳表示,算比赛金牌是小账,能输送更多优秀选手才是大账,“宁可比赛少几枚金牌,也要把好的队员往市队输送。”
除了区少体校,花剑项目布点嘉定区新成路小学和嘉定区实验小学。每天放学后,徐世阳带领40余名大大小小的孩子训练。回想最初选材时,他说:“一开始只招到4个孩子,那时候家长看我年轻,还怀疑我的能力到底行不行。第一批带下来蛮好的,我对自己也有了信心。”徐世阳从培养孩子兴趣开始,“严厉的时候要严厉,但气氛不能一直死气沉沉。一般经过半年培训好基本动作之后,主要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有快乐积极的心态,自发地努力训练。”一次市锦标赛团体花剑比赛,几个男孩拿了第四名很不服气,回来后晚上自己加练,宿舍里还互相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年,孩子们就从第四名成为第一名。
嘉定区有70余名在编或外聘教练员进校园负责训练。正是有徐世阳这样的教练们倾注心血,才换来孩子们对体育的热情和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
体育老师为青训再添一把柴
除了优秀教练员进校园,学校的体育老师成为嘉定区青训的重要补充,帮助学校建立特色项目,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
顾学文是嘉定区第二中学的体育老师,练短跨出身,从嘉二中毕业后又回来任职。备战2010年第十四届市运会期间,由于没有适龄队员,顾学文自己到其他学校去找。“我在区比赛看中2个孩子,一年后的市运会他们分别拿到跨栏和接力的金牌。”初尝甜头,也让顾学文更坚定自己的想法,把选材范围扩大到整个南翔镇。他的想法得到区体育局、区教育局、南翔镇政府、嘉二中的支持,2011年由四方牵头成立南翔镇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带动其他中小学的业余训练。
7年来,南翔镇的青少年田径水平得到提高,每年在区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成绩出色。每天放学后,顾学文带领30余名从四年级到高三的队员训练,风雨无阻。田径是嘉定区青训的优势项目,有区体育训练中心的专业训练、嘉定区第一中学这样的市办二线,以及嘉二中的三线,形成团队合力。本届市运会,嘉二中有3名学生参与接力比赛拿到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