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演奏家联袂吹出婉转鸟鸣

2018-11-02 16:05:20|来源:解放日报|编辑:彭丽 |责编:李玥

  原标题:上海民族乐团《共同家园》音乐会玩转中西乐器,演绎“和”文化 中俄演奏家联袂吹出婉转鸟鸣

  来自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的4位男演奏家和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6位女演奏家,用两国传统乐器合奏起一曲《相遇》。在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琳卡》熟悉的旋律中,俄罗斯三角琴和中国阮族乐器相遇了。一只小小的鸟哨、一片普通的塑料片,在两国演奏家的口中发出婉转动听的鸟鸣。

  这是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新作《共同家园》昨日在排练厅里展示的一个片段,音乐会将于11月5日、6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在上海大剧院首演。《共同家园》将海派民乐与五大洲多种代表性音乐有机融合,展现人类历史变迁和文明的发展交融,呼吁全人类携起手来共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地球家园。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一片普通的塑料片(左)、一只小小的鸟哨,在两国演奏家的口中发出动听的鸟鸣。蒋迪雯 摄

  以音乐为纽带,构建命运共同体

  世界音乐如此丰富,各民族乐器如此繁多,如何取舍成为《共同家园》创作过程中的巨大挑战。作曲家黄磊表示:“我们努力让乐器和演奏家相互靠近,最终达到质感古老、听感当代的意味。”

  《共同家园》由《万物之源》《文明之光》《和合相谐》《共同家园》四个篇章构成,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原创首演。你能在一场音乐会中听见神秘悠远的极地之风、非洲鼓乐的生命呐喊、弗拉明戈的激情宣泄。中国民族乐器与南亚塔布拉鼓、爱尔兰锡笛、西班牙吉他、俄罗斯三角琴、非洲鼓等世界民族乐器对话。

  为掌握维吾尔族乐器艾捷克和萨塔尔,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陈晓研和张佳伟随时随地带着乐器,加紧排练。为适应来自南亚的塔布拉鼓,上海民族乐团打击乐演奏家王音睿一度练得手脚抽筋。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共同家园》的主题,如果用一个字表达,那就是‘和’。中国的‘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我们希望用音乐这种跨国界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上的‘和’来体现建设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意义。”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与摇滚电音结合,民乐也很当代

  《共同家园》还打破惯用的器乐语言表达方式,将传统乐器玩出新花样。唢呐演奏家胡晨韵曾有过与摇滚乐队合作的经历,这次除了摇滚外还融入了电子音乐,演出中不仅会吹传统唢呐,也会吹到亚美尼亚管。

  在《共同家园》音乐会上,作曲家谭盾的作品《风与鸟的密语》将首次以民族管弦乐的形式在申城上演。在这部作品的演绎中,手机成为乐手们特殊的乐器,他们会在演奏的过程中掏出手机播放录好的鸟鸣声。甚至观众也有可能参与其中,遵循指挥家的示意,依次将演出前下载好的鸟鸣声播放出来,让音乐厅变成一片森林。

  总导演刘文国介绍,这场音乐会还选用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研制的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以往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一直都是使用西洋低音提琴充当低音声部。而如今,中国自己研制的低音拉弦乐器在音乐会上登台亮相,可谓一大突破。

  从2016年在第十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的《海上生民乐》,到去年在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的《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再到即将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的《共同家园》,上海民族乐团植根传统,不断创新,以当代气质和国际表达,探索着民族音乐的未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