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市场调控成果须继续巩固

2018-09-25 11:04:56|来源:经济日报|编辑:陆琲嘉 |责编:刘征宇

  土地市场在前期涨幅明显的情况下,如今有所降温、理性恢复,说明房地产调控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是应该鼓励支持的。土地收入关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如果地方政府有稳定房地产市场决心,就必须另开财源,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同时,土地市场趋稳也反映出开发商更加理性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土地市场有几个明显变化:一是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很多地方土地供应量增加,比如北京最近宣布,近期将有66宗住宅用地入市;二是土地流拍增多,前8个月全国近700宗土地流拍;三是土地成交溢价率低,多座一线城市土地接近底价成交,土地成交溢价率接近39个月新低。

  对于这些变化,各种议论颇多,其中一个颇有“市场”的观点是,当前土地市场已经明显降温,这么多的土地供应让市场难以消纳,调控已经使开发商难以为继,终将伤害消费者利益,有必要考虑适当降低调控力度。

  对于这样的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地澄清,土地市场稳定本来就是房地产调控的应有之义。土地市场在前期涨幅明显的情况下,如今有所降温、理性恢复,说明房地产调控产生了积极效果,这是应该鼓励支持的方向。

  供需平衡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以前房地产调控常在需求端做文章,通过限购、限贷来降低需求,但如果供应不足,供需便难以平衡。因此,此番房地产调控从供需两侧同时入手,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的同时,要求各地酌情增加土地供应,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从实际效果看,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

  其次,在市场环境下,价格因供需而变,土地供应若不足,势必推高地价进而影响房价。以人们常用的面包和面粉为例,只要需求强劲,面粉降价不一定会影响面包价格,但面粉涨价,一定会推高面包价格。回顾一下前几年,地王频出之际几乎都是房价一路高歌之时,两者互相影响,导致房价地价轮番上涨。

  而且,土地收入关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如果地方政府有稳定房地产市场决心,就必须另开财源,减少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否则,一方面试图稳定房价,另一方面又渴望土地市场日进斗金,房地产调控的“经”就很有可能念歪。从这个角度来说,土地收入增速放缓,对于地方政府财政结构改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此外,土地市场趋稳也反映出开发商更加理性。过去十几年,房地产市场造就了很多暴富故事。在那种市场氛围下,不少开发商在土地市场举牌时势在必得,以为拿到就赚到。但这种情况必定不可持续。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并要求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同时,不少地方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着眼于土地环节,推出了在土地拍卖阶段“限房价、限地价、竞配套”等调控政策。加之,当前在去杠杆的形势下,房地产商融资难度加大,难以大量举债竞拍土地。这些因素都使得开发商拿地更为理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些要求是我们制定和执行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忘这个初心,增加分辨思考的能力,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环境时,就不容易被各种现象和观点迷惑,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黄晓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