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推动“上海制造”转向“质造”“智造”

2018-09-21 09:18:29|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工业互联网让智能制造的“数据血液”有更大用武之地 推动“上海制造”转向“质造”“智造”

  “上海制造”,是融入这座城市血液里的重要基因,更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坚实支撑。在人工智能呼啸而来的今天,如何推动“上海制造”向 “质造”和 “智造”转型升级,这是9月20日举行的“2018年国际工业互联网大会”上谈论的焦点。

  一个个智能制造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现阶段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在这场火花四溅的思想碰撞中,一幅更高效、更安全的智能制造未来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工博会中科院展区的三栖机器人。本报记者袁婧摄

  从“人智”到“机智”,让机器像人一样工作

  人工智能在过去数十年里经历过起起伏伏,每当算力有了重大突破时,人们就会对它寄予厚望,希望能在落地应用上有更好表现。2016年底,新一波人工智能热潮兴起,而这一次,不少专家学者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认为,“初级围棋”(AlphaGo)的胜利,主要归功于算法升级带来的算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可以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进化”成围棋高手。

  在智能制造领域,未来的机器或许也将像人一样工作。如果人类能顺利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转移到机器身上,那么,一线工人将从大量基础劳动中解放出来,无需再紧盯生产线,而只要拿着平板电脑,确认生产流程按照计划进行便足矣。

  将人类智力转移到机器上的关键在于要将人类所储备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以算法的形式写进软件,随后嵌入到数据系统中,通俗地讲,这就是给机器提升智力的过程。

  从预测式维护做起,智能制造进军产业链前端

  若将工业制造按照流程拆分来看,它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使用维护等多个环节。从目前在中国发生的智能制造变革来看,现阶段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使用维护环节。

  “智能制造首先是从预测式维护做起,通过工业大数据计算,对相关特征进行捕捉,继而找到一些失效特征。”天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翟理鸣告诉记者。在传统车间,许多关乎生产安全的指标都无法准确探测到,比如温度、湿度等。而在智能制造时代,工业企业不需要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机器就可以自动将这些数据回传至后台,监控到人类此前难以洞察的重要数据。当这些数据达到设定好的临界值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把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排除。

  可以说,在后期维护这一环节,智能制造已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智能制造正在产品生产这一环节不断摸索,针对生产状况进行全程监控,并寻找到最优的装配方式。此外,智能制造还将攻关难度系数更高的设计研发环节。

  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的“毛细血管”

  工业数据就像是智能制造赖以生存的“血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可以用来进行预判、分析。而工业互联网,就像是血液流通时必经的血管,这张互联互通的大网让数据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不少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可以深入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不仅仅针对生产设备,而是在整个生产环境中的各个场景中,包括产品质量监控、能效管理、工艺优化等都大有可为。

  工业互联网同盟 (IIIC)技术工作组及架构任务组联席主席林诗万指出,电脑联网十分简单,因为它们都遵从TCP/IP协议。然而,设备联网却十分困难,不同厂家、不同时代、不同品牌生产的不同设备,都有自己的专属协议。过去是 “各自为王”,如今要统一标准,工业互联网这张大网一旦建成,将爆发巨大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