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文明成为生态岛的靓丽风景 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崇明人“生态自觉”逐步改善
9月11日,2018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举行 “生态+文明”专题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新乡风·新生活”。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不仅意味着更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更加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还需要更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如何让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入脑入心”,让文明成为生态岛的靓丽风景?论坛上,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等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在顾骏看来,如何将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进行更好对接,关系到一个区域的整体文明素养。他认为,传统习俗和现代文明各有独特功能,两者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当守则守,当变则变,如此才能让文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学明认为,“世界级生态岛”给世界贡献的不只是生态典范,更应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态岛建设意义深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崇明正在探索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应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人和自然要和谐共生,人和人要和谐共处,人要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来实现自我价值。“如今,这种变化正在崇明悄悄实现。”
市委讲师团成员、崇明区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吴晓飞表示,推进 “崇德明礼、绿色低碳、现代文明”的乡风民俗是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和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非常重要,比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话有着‘把良好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等深刻内涵。”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周山认为,世界级生态岛,同时也应是世界级生态文明之岛,除了世界一流的自然生态,还要有文明程度达到世界一流的人。“崇明人生存理念的与时俱进、道德素养和精神面貌的提升,是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重要内容。只有人的生态伦理观、社会道德观、人生价值观与时俱进,才能促进自然生态质量不断提升。”
记者了解到,随着生态岛建设的深入推进,这些年来崇明人的“生态自觉”一直在逐步改善,生态理念和意识正融入崇明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崇明要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崇明在此基础上“自我加压”,力争今年完成全覆盖。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方面,崇明也走在了全市前列。
本次论坛由崇明区委宣传部主办,崇明区文明办与解放日报区域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