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今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被誉为“东方香榭丽舍”的世纪大道,7月迎来了首次“焕颜”:四季花草、灯光投影、立体绿化、山水元素,相互衬托之中,点亮了世纪大道中轴线,城市公共空间因此生动浪漫……这幅美景的“创作家”,是深耕园林绿化多年的上海建工集团,她曾为城市创作出著名的辰山植物园等。
迈向卓越全球城市,上海的城市生态,功夫更要做在看不见的地方。近年来,上海建工也关注到城市“B面”,在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排水防涝、水利水电、土壤修复、综合管廊、海绵城市领域,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全产业链和品牌优势,打造出环保业务全生命周期服务新优势。去年,生态环保修复在建工程合同造价已突破250亿元。
“作为中国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上海建工已从传统建筑施工逐步拓展新的领域,在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瞄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大市场需求。”上海建工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表示,下一阶段,集团要继续参与生态环保和环境治理,在生态园林、绿色环保等新兴业务上重点发挥投资、勘察、设计、建造和运维等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服务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缔造精品 为城市披上绿色生态外衣
今年8月底,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换上新衣”。乔木、灌木、草坪和地被,高低错落,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空间。这是进口博览会室外总体绿化景观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由上海建工负责整体建设。能为今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之一“添绿增彩”,离不开其多年来的品牌和技术积淀。
都知道上海建工是“造楼高手”,其实,她还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定的全国园林绿化行业综合实力最强企业,一直担当上海城市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数十年来,她如同“园丁”一般,悉心打造出大批著名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和植树造林。从沪东的迪士尼乐园,到上海西南角的浦江郊野公园,再到黄浦江畔的后世博开发区域,以及人们最熟知的顾村公园、辰山植物园、东方绿舟……处处能看到上海建工的影子。
给一座城市当“园丁”,并不是单纯地种花种草,背后必须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作为支撑。建于2011年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占地207公顷,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现代植物园。在规划设计之初,上海建工就围绕循环生态理念,充分挖掘场地空间环境资源,以植物为基底,构建出具有山水特色的框架。全园还使用了领先的太阳能、地源热泵、污水处理、空调水蓄冷设施及雨水收集技术,搭建起稳定的低能耗生态系统。同时将自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与景点建设相结合,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特色,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去年,又参与辰山植物园土壤改良修复,采用原位改良技术,配合特殊的植物排水系统,对不同地质构造中的不同植物采取相应的配方土修复,延长了土壤的使用寿命。
在环境治理领域的持续钻研,也让大自然回赠给城市一份特别的礼物。崇明东滩,芦苇丛丛,时不时有鸟儿出没,这里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集散地,是水禽的越冬之处,更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后花园之一。但是在前些年,由于外来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大量繁殖,让鸟类食物急剧变少,严重威胁到鸟类生存。上海建工发明了 “斩除互花米草根茎——修筑围堰——放水淹——解除围堰”的根治手法,通过土壤改良,将互花米草斩草除根。高超的技术手段,让崇明东滩恢复了20年前的自然状态,渐渐地,本土动植物又丰富起来,水草水鸟生生不息。
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许多新的生态、环保、节能技术及材料就被应用到建设当中。如草坪耐践踏和即时更换技术、绿地人工造雾、高效灌溉技术、场地透水技术、植物防风抗倒伏措施和植物根环境改造及土质改良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构建出世博公园生态安全的植物群落体系。《中国2010上海世博园绿地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生态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还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当初的大力投入,在数年后产生了良好效益,黄浦江畔的世博后滩湿地公园经过自然生长,水鸟鱼虫、花草树木互补共生,已经成为一座小型生态圈。
以上海为圆心向外辐射,上海建工的足迹迈向全国,建造了青岛世园会、天津绿博会上海展园、宁波植物园、台州植物园等一批高端、精品绿化工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五里桥文化公园,占地面积70公顷,项目集文化生态公园建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水体治理于一体,是建筑遗产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完美结合,获得了第十届IFLA(国际风景师联合会)亚太区土地管理类一等奖、2013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占地49.75公顷的新疆昌吉滨湖河中央公园,设计将地域风情与现代园林风格有机融合,为我国西北地区大型开放式公共绿地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例,设计获得了2015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今年,“雄安第一标”——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 9万平方米景观建设,同样由上海建工竞得。
上海建工也助力中国工匠技术“走出去”。她曾多次参与建设比利时天堂公园:从最初的中式传统江南园林,到应邀参与其世界文化主题园的合作建设,再到设计建造中式传统佛教寺庙、天然洞穴式熊猫馆……前后历时近十年,让中国塑园造林技术惊艳于海外。
现如今,上海建工正着力加大产业链拓展和延伸,努力构建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苗木、花卉、种植土等构成的园林全产业链。去年,上海建工以总承包身份,承建了赣州蓉江新区公园 (含高校园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及道路绿化工程(一期)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管养项目。该EPC(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投资金额为人民币27亿元,是上海建工历年来中标金额最大的园林工程项目。赣州蓉江新区公园占地面积约700公顷,标志着赣州蓉江新区城市建设正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通道,将建设滨江公园、狮形岭公园、仓背岭公园、大桥河公园、中央景观走廊(章江至蓉江三路段)、蓉春山公园、白鹭湖公园等。
都江堰滨江新区基础设施PPP+EPC项目,也是由上海建工投资建设。其中,正在建设的都江堰金马河2号拦河大坝,将使闸上游岷江干流到都江堰市城区河段形成长约1.3公里湖面、41万平方米的常年平湖景观,成为都江堰市的一条综合生态廊,改善该城区的生态环境和水景观,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净化城市 环境治理能力全行业领先
增绿的同时,底子也要打好。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上海建工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净化城市,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全产业链和技术优势,令上海建工的生态治理板块处于全国行业领先地位。近年来,上海建工的污水污泥和固废处理、土壤修复等新业务板块发展迅速。
集污水、污泥处理于一体,还提供大公园和干净环境的污水厂,原来真的存在!上海首座“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泰和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中。入地后,这座污水“澡堂”不仅本身实现了“节地瘦身”,腾出的地上空间,将建成一座开放式绿地。同时,通过提高污泥浓度,使得污水处理厂的吨水用地面积减少,相比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单位用地面积能降低40%左右,部分污泥实现再循环利用,极大地改善周围环境,臭气浓度和厂界噪声均达到最优排放标准。
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是目前国内建设标准最高、工程规模最大、全地下式的生态型污水处理厂。这项工程也标志着:在污水处理领域,上海建工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优势,已经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标杆项目——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上海建工还创新除臭技术,通过大跨度轻质玻璃钢盖、气流诱导、超高效一体化除臭装置等技术,一举将除臭效率提高到99%,且常年保持稳定,这项技术已经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复制到全国。随着各地对污染物浓度自动化监测要求越来越高,除臭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去年12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上海建工主编的行业首部 《城镇污水处理厂节地技术导则》。
近年来,上海建工在涉水环保业务领域打下了扎实根基,屡创行业新纪录。其承建的上海青草沙原水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江心避咸蓄淡原水水库;承建的秘鲁霍扎水电站工程,是秘鲁第一次全套引进中国设备、第一次由中国公司在当地实施的机电工程EPC管理模式项目;承建的崇明东滩盐碱地绿化,是上海最大的盐碱地修复工程;设计的宁波江东水厂改造项目,是全国最大的浸没式超滤水厂;设计的金门跨海引水项目,是海峡地区最大跨海引水工程;设计的大丰风电海水淡化项目,是国家科技部为推广风能与海水淡化产业工程应用而实施的全国性示范项目。此外,还助力城市河湖综合治理,如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首次使用了开发和设计超长距离高内压钢顶管技术。
新纪录的缔造离不开深厚的技术支撑,上海建工先后成立了上海城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水务研究中心等,还计划聘请科研院所的知名水务水利领域专家,成立集团水务水利专家委员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培训。经验丰富的涉水业务,也集中体现了上海建工的全产业链优势。今年3月,企业还收购了技术实力雄厚的浙江水电建筑公司,使上海建工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这家被中国水利工程协会评为企业施工类AAA等级的企业,将助力上海建工涉水业务能力再升级。
在土壤修复领域,上海建工业务涵盖污染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完成了全国各地共计240余块场地的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方案编制和修复施工项目,成为国内土壤改良和修复领域的领先者。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工程建设中,上海建工首创国内大面积整体土壤改良修复纪录,改良、修复土层深度1.5米,总量达到100万立方米,土壤检测符合31项指标。自主研发的种植土生产流水线、机械设备及生产管理体系属于国内首创并处于领先水平。
去年,上海建工旗下园林集团和英国排名第一的专业环境修复企业——英国洛尔集团合作,成立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覆盖到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修复、工程设计工程及运营维护等完整的环境修复产业链。近期,还承建了上海某工程609、655和620c地块的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去年10月,上海市环保局首个土壤环境保护工程中心——上海市环境保护建设用地污染风险防控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在上海建工挂牌。
上海建工还加将大对节能环保和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发展环保技术装备。去年底,上海建工中标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四期渗滤液处理厂升级改造EPC项目,规模之大、改造难度之高,均处于渗滤液处理行业前列。今年,上海建工旗下安装集团和来自美国的卡万塔能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垃圾焚烧发电、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包括共同开发中国境内市政固体废弃物处理市场,打造出防治环境污染的标杆产业园等。
提升品质 探索行业绿色发展新方向
随着城市进入内涵式发展,绿色理念也被应用到城市精细化管理当中。下暴雨如何防止城市内涝?地下管线修复如何避免马路大开“拉链”?建筑如何节能减排?这些都将成为当下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往下看,要维修地下管线,道路不得不大开“拉链”;抬头看,空中架线漫天蜘蛛网,有了综合管廊,这些影响城市安全和市容环境的问题将迎刃而解。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类似公共隧道的地下构筑物,让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各个“成员”在里面“安家落户”,接受集约化建设和管理。位于上海的松江南部大型居住社区综合管廊项目,总长度24.7公里,是上海最大规模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一期项目将在今年9月底全部建成,也是由上海建工负责设计施工。
在综合管廊领域,上海建工积淀深厚,旗下市政总院综合管廊研究团队,开创并建立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技术体系,是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领域的国家级团队,支持制定国家标准规范,成功协助11座城市申报国家级试点城市,引领我国综合管廊技术发展,并承担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与安全运维体系》。
在海绵城市领域,上海建工也同样深耕多年。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如同把整个城市变成海绵:在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又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浦东临港,是上海首个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区,也是全国目前30个试点城市中最大面积的海绵城市,涉及临港主城区、临港森林一期、临港国际物流园区和芦潮港社区功能板块,试点面积达79平方公里,包括7个示范区、15个项目包、100余项具体工程。
上海建工还凭借在市政排水、道路、景观、水利等专业齐全、内涝防治的雄厚技术研发实力,已成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和《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单位,成功协助上海申报全国试点海绵城市,并参与了深圳、珠海等全国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
而在人们习以为常、随处可见的城市建筑,一场“绿色革命”也在悄然兴起。绿色建筑,是通过技术手段达到节能减排,塑造自然生态。上海中心大厦,被称为“最绿色”的摩天大楼,是由上海建工参与投资并进行施工总承包。这座大楼的双层表皮内外立面之间的空中中庭,形成了独立的生物气候区,可以改善大厦内的空气质量,创造宜人环境;创新的幕墙技术和传统建筑相比,眩光度降低了14%;大厦螺旋顶端还能收集雨水,安装的风力涡轮发电机,能提供绿色电能。上海中心大厦还是美国LEED铂金认证和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的世界第一高绿色建筑。此外,上海建工也将绿色建筑技术在枫泾古镇开发、上海第七印绸厂旧址改造等项目上进行应用。
位于南京的海玥名都项目,是一处绿色科技住宅。上海建工从用户的需求角度进行产品研发设计,独创“9H生命滋养系统”,实现节能、环保、健康、舒适、安全、经济等住宅功能,还获得英国BREEAM国际认证。
栉风沐雨65年,焕发着绿色新活力的上海建工正阔步走向未来。上海建工还要继续加快产业升级,研发新技术、创造新业态、发展新产业、探索新模式,以全产业链优势和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优势,打造宜居空间,领航城市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