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排头兵上海,正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推出“扩大开放100条”措施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金融、产业等多项举措稳步落地。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既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也为世界各国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上海正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攻坚克难,开辟发展新境界。
金融领域开放进入“加速跑”
怡和、韦莱两家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首批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的受益者——过去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服务对象只限于年保费收入4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投资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仅占总市场的3%左右。取消限制后,意味着剩余的97%市场也向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开放。怡和保险经纪公司总经理戎红钢认为,上海是金融和保险行业的中心,区位优势很强。从人才、资金、客户、市场和政策上,都对公司利好。放开经营范围后,他们将在更大的舞台“施展拳脚”。
伦敦金融城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孟珂琳在给市发改委的邮件中写道,很高兴获悉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的“100条行动”,“这些政策表明上海走在市场开放的最前沿,一直都是市场开放的领导者;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桥头堡和亚太地区全球资源中心的角色也必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新政策一定会鼓励和吸引更多英国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这也有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
上海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正进入“加速跑”。方案中有32条举措涉及金融领域扩大开放,包括机构引进、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等。记者了解到,在沪金融管理部门已梳理形成了两批23个对外开放先行先试项目,上报国务院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工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等8个项目已落地。市金融办副主任李军透露,下半年将继续推出一至两批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争取年内新增40-50家持牌金融机构,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体系。“我们将把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作为改革关键,加快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和重点,上海将大幅拓展境外投资者参与的范围、渠道和规模,支持境内外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深度合作。”
高端制造发展能级“节节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工业投资完成465.8亿元,同比增长22.9%,创近10年新高。工业投资中,外商投资上半年同比增长0.9%,表明外资对上海制造业的投资信心逐步提升。不仅是规模,“上海制造”逐渐提升发展能级,更开放的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在制造业领域,美国“钢铁侠”特斯拉成为第一个受益者。规划年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的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临港,不仅成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也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全外资汽车制造公司。这只是开始。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认为,这个项目的落地,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生产研发能力,还为飞机、船舶等配套产业的加速集聚带来了示范效应。
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汽大众将在安亭基地建设全新的MEB纯电动车工厂,这也是中国第一家MEB平台车型生产工厂;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已经开展初步设计;国际知名邮轮运营商美国嘉年华集团与上海邮轮企业合作成立船东合资公司,投资订造大型邮轮;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积极与国际邮轮制造商芬坎蒂尼合作,预计明年6月开工建设13.35万吨Vista级豪华邮轮……
上海推动汽车、航空、船舶、绿色进口再制造和维修等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为国际高端装备制造商和服务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国际投资贸易形成“引力场”
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是在新起点上全方位的扩大开放,不仅包括硬件,也包括软环境上的对外开放。
“我们把开放和改革紧密结合,系统推进。首先,通过流程再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一网通办’‘证照分离’等改革事项,让中外投资者对扩大开放的举措有更多获得感。其次,加强开放环境下的事中事后监管,比如跨境服务贸易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已完成清单梳理,正在研究风险管理。再次,要服务好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经济专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需求,注重总部经济、跨境协同研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上海要以“扩大开放100条”为新抓手,发挥好开放型经济的综合优势,形成更加开放环境下的国际投资贸易的“引力场”和“推进器”。
朱民认为,扩大开放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我们现在的100条里面有90%计划在年内实施,下一步,涉及国家事权的事项,我们会主动争取国家支持,抓紧启动,在上海地方事权范围内的事项,我们会抓紧落地重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