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 他们戴上厚手套绑扎钢筋

2018-07-30 09:05:20|来源:文汇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周勇技巧娴熟,他的手指可以灵活地在横竖相间的钢筋上来回穿梭,仿佛在琴键上起舞。随着气温升高,这些螺纹钢筋逐渐变得烫手。为了避免被炙热的钢筋烫伤,钢筋工们会戴上厚厚的手套。图为周勇正在高温下绑扎钢筋。本报记者袁婧摄

  “二哥,过来帮忙抬一下钢筋。”

  “来嘞!”一位黝黑肤色、眼睛晶亮的师傅吭哧吭哧地跑来,汗水从脸上淌下。他们两人一组齐整地慢慢将钢筋搬抬至指定位置。这样的工作,他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一日两吨的钢筋搬运、绑扎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这位眼带笑意、从晒黑的面容上无法准确判断年龄的钢筋工人名叫周勇。由于在家里排行老二,工友们亲切地唤他“二哥”。今年春节过后,他来到这处由上海建工集团承建的工地工作。将来,这里将成为勾连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地下人行通道。

  十年来,每天穿梭于“钢筋森林”

  清晨5点半,无需闹钟,多年来养成的“生物钟”让周勇自然醒来。他掬了一把水,抹下脸,醒醒神,随后与工友们一起步行至生活区对面的工地。为了避开正午时分的灼热阳光,他们早早开工,在大多数市民还处于梦乡之时,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只见周勇身姿轻盈地攀上钢筋搭成的架子,不出几分钟,便从地面蹿到了十多米深的地下。第一次来到工地的人总会小心翼翼地低头看看脚下的钢筋台阶,唯恐一个不慎,便有踩空的危险。而周勇对于这里的每级台阶都早已了然于心,他灵活地穿梭在一根根钢筋竖起的“森林”,熟门熟路。

  他不害怕吗?在外人看来,这项工作十分危险,稍不留神便有可能发生意外。但周勇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习惯就好。”这一习惯,让他一做钢筋工人就是十年。

  左手固定住钢筋,右手熟练地用扎钩将钢筋绑扎扣死。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周勇在空中打了几个漂亮的圈后,便把钢筋绑扎完成。“一般的钢筋只要打两圈半,大一点的钢筋就要多打几个圈。”周勇告诉记者。

  2008年,周勇从家乡来到上海,从一名煤矿工转为钢筋工。刚开始学习绑扎钢筋的时候,常常因发生刮擦而受伤。如今,他的手指可以灵活地在横竖相间的钢筋上来回穿梭,仿佛在琴键上起舞。

  时间缓缓流逝,褪去清晨的凉意后,气温不断升高。烈日开始炙烤,这些螺纹钢筋逐渐变得烫手。在天气最热的时候,为了避免被炙热的钢筋烫伤,钢筋工们会戴上厚厚的手套。但脱去手套的那一瞬间,一双双被汗水浸泡过的手,泛白得令人心疼。

  看似体力活,也需要“最强大脑”

  钢筋工,看似是一项不难的活计,内藏的门道却颇多。作为建筑物的核心骨架,钢筋摆放、绑扎的位置、固定方法等都有讲究,每一道工序都要遵循严格而精确的作业要求。钢筋工人不仅要会看设计图纸,还要拥有“最强大脑”,记录下各种不同的尺寸和数据。

  周勇刚刚接触钢筋工作时,看设计图纸是“一头雾水”。经过不断请教、学习,他逐渐成长起来。如今,不仅设计图纸已难不倒他,他还能准确读懂记下各种工程数据。每天,周勇身形敏捷地穿梭在一个个格子组成的钢筋丛林中,不时把自己记下来的工程数据写在钢筋上,以便其他工友操作时参考。

  工作内容枯燥机械,加之严寒酷暑的室外作业环境,许多年轻人都受不住苦转行了。但周勇十年如一日坚守在这一方小小天地间,先是习惯,后来变成了喜欢。他面带笑意地指向不远处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那里的地下车库是他五年前洒过汗水的地方。城市天际线在重新勾勒,而周勇和他的工友们专注于地下基础工程,他们要为人们构筑起最安全的城市基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