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竹高新区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 各项经济指标和运营数据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紫竹高新区一幢大楼前的奔马群雕。 资料照片
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两级政府决定建立上海紫竹科学园区。2002年6月25日,园区奠基建设。园区规划建设由民营企业紫江集团承担,并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等院校,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科学园区发展模式,填补上海高科技园区缺乏高校支撑的空白,弥补上海高科技园区创新要素不全等短板。
“紫竹”这个名字,与附近的地名并无关系。“紫”字,取自母公司紫江集团的第一个字,“竹”字则体现了当时要借鉴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开发运行模式的初心。
2011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紫竹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所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这是唯一一家由政府、企业、高校联合投资,并由民营企业为投资开发主体,进行运作的新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高新区在股权结构上进行大胆创新,采纳开放式多元化股权结构和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机制,集成了政府、教育、科研、资本、产业等优势。高新区注册资本25亿元,其中上海紫江(集团)有限公司股权比例为50.25%。
这种全新的民营企业、高等院校、市区镇政府“三结合”运营模式,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尊重市场化发展规律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运营效率。
这在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以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下实现了一种新突破,也是我国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上的有益探索。在发展模式上,紫竹则改变以往传统招商引资为主的模式,注重培育新兴产业,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招大”和“扶小”并举,探索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如今,紫竹高新区各项经济指标和园区运营数据,已连续15年每年都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全国168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紫竹高新区的综合排名已攀升至第1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