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从中国电影海报看巨变缩影

2018-06-14 09:49:48|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从中国电影海报看巨变缩影

  6月12日上午,“永远的画面——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海报展”在上海影城、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免费对公众开放。该展还将于6月16日——第21届国际电影节开幕之日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登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为期两周的专题展览,205幅电影海报以及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通过“传承、荣耀、开拓、绽放、步伐、奋进、新时代新起点”七大板块交相辉映,就像一台时光放映机,在方寸之间,带领观众回顾中国过去40年的电影历程。

  世界银幕绽放上海之美

  有意思的是,此次展览中的“绽放”板块,通过“世界银幕中的上海”,不仅呈现了具有历史底蕴的十里洋场,更绘就了40年来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40年间的快速发展迎来全球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并成为国际大片在中国的首选取景地。

  此次展览的内容策划之一、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指出,“上海的现代化发展、前卫的建筑设计,在镜头中呈现出一种未来主义的色彩,其吸引力在不少西方电影人的心目中,甚至超过了纽约等欧美大都市,近年来,许多国际导演纷纷慕名来沪。”诸如科幻爱情片《她》的导演斯派克·琼斯就曾坦言,影片之所以在上海陆家嘴圆形天桥、五角场等地标取景,正是因为这颗“东方之珠”更具未来的摩登感。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_副本

电影《她》,陆家嘴环形天桥、江湾五角场、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等成为片中人物生活的主要场景。

  无独有偶,在参展的《环形使者》《代码46》等好莱坞大片海报上,影迷都可以欣赏到浦江两岸瑰丽的城市天际线——上海这朵白玉兰,正在世界银幕上优雅绽放。石川补充道:“看看这些国际名导通过怎样别出心裁的视角拍摄上海,也会成为本土市民的一大关注点。”

  除了上海的现代繁华,《碟中谍3》将西塘的古镇水乡完美展现在世人面前,由爱德华·诺顿与纳米奥·沃茨主演的《面纱》主要场景集中在风景优美的长江三峡、漓江景区,《变形金刚4》则走进重庆武隆天坑……这些电影镜头无不让西方媒体和观众通过更真实、鲜活的视角,观察这个古老深沉而又朝气蓬勃的东方大国。

  中国电影国际夺冠成绩骄人

  从春节前后,石川就着手挑选此次展览的百余部电影作品。在他看来,挑选的标准有4个。首先,电影的美誉度高、影响力大,像《一个和八个》被称为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庐山恋》则被誉为有着“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爱情故事片,还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战狼2》的出色票房也摆在那里,都是实至名归。”在“奋进”板块,有《大圣归来》《妖猫传》等口口相传的影片。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超过北美,内地综合票房已经达到202亿元,跃居世界第一,创下新的单市场单季度票房世界纪录。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_副本

《大圣归来》票房突破9亿元人民币,创下国产动画片的最高票房纪录。

  除了影响力和票房力,获得重要奖项的影片也是中国电影史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展览的“荣耀”板块,镌刻了一个个令中国电影人引以为傲的节点。

  1983年,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在第2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一举拿下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获得国际影展大奖的先河。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上摘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在国际舞台频频崭露头角。1992年8月,张艺谋执导的《秋菊打官司》摘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1993年2月《香魂女》摘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和《喜宴》并列),同年5月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得了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中国电影人囊括了国际三大电影节的最高奖项,战绩骄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_副本

《卧虎藏龙》获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10项提名,最终获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成为首部夺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华语影片。

  2001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连获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四个奖项,为华语电影跨入国际主流文化市场开启了一条通道。在展览现场,记者还看到了两座高仿奖杯,一座是《城南旧事》获得的“金鹰奖”,另一座则是贾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在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的最佳影片金狮奖,寓意着电影人对“乘改革开放春风,展电影事业新翼”的未来期许。

  石川介绍,在电影艺术流派上开风气之先的作品也是考量的标准之一。譬如《黄土地》在电影风格和语言上形成一种新的影像,并影响了整个第五代导演早期的叙事倾向和风格基调。最后,展览还精选了各个老牌电影制片厂当年的扛鼎之作。

  众人助力“海报总动员”

  跨越40年,不少海报的“娘家”早已易人。在“开拓”板块,石川指着电影《变脸》的五幅海报,得意地告诉记者:“这几张海报来之不易。”这部电影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和卲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合拍,自1995年6月在中国首映后,又相继在韩国、法国、美国等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上映。发行之际,海报版本众多。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展览中《变脸》电影海报的5个版本,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日本版

  石川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工作人员到处搜寻,终于从南京艺术学院收录了过来,他们很爽快,非常支持我们这次的展览。”工作人员表示,青影方面得知收录的情况,也非常惊喜。这种如获至宝的感觉,就好比长年累月的集邮,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张张海报、一段段视频的背后,其实都蕴含着广大电影人的一片赤忱之心。”工作人员透露,包括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席姜文以及王小帅、章家瑞等著名导演,还有诸多电影集团,在“海报总动员”的过程中都纷纷予以一臂之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一张张映入眼帘的海报,在“步伐”板块,展览设有多媒体互动屏,影迷可以从中检索到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像资料。在“新时代新起点”《厉害了,我的国》海报区,大幅的红色海报场景前,观众只要按下“点赞”按钮,上方就会实时跳出最新的点赞累计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