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衣食住行”特展将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 穿上“765”皮鞋,幸福感满满
“布拉吉”指的是什么?“的确良”曾是紧俏品?报纸发文要“支持姑娘们穿花衣服”……6月9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国际档案日,“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衣食住行”特展将在静安区文化馆开幕。
南京路上市百一店的橱窗被摆进展厅,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橱窗设计与店铺展陈,让观众在回味衣着变化的同时,感受服饰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新中国成立后,美丽的服装大多由家庭制作。巧手的姑娘按照画报上的服装式样裁剪,自己动手,衣服既合身又漂亮。此时的橱窗中,除了棉毛衫、儿童服饰是成衣外,大多为布料展示,从一个侧面展现出时代特征。
1955年5月17日,上海《青年报》刊登署名“启新”的文章《支持姑娘们穿花衣服》。文章呼吁:现在有条件可以打扮得美丽一些了,然而姑娘们的服装大都还是“清一色”。我们不但要把国家打扮得像一个百花园,也要把姑娘们打扮得像一朵鲜花、一颗宝石一样。姑娘们,你们大胆地穿起花衣服来吧!当时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女士服装,成为城市最靓丽的风景。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橱窗里出现许多化纤面料。当时,化纤布料“的确良”风靡全国。“的确良”是合成纤维,因其挺括、耐穿、免烫,深受老百姓欢迎。虽然“的确良”价格要比棉布高出很多,但只要商店里有货,就会被抢购一空。1975年,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年产10万吨纤维生产线上线,更多“的确良”进入普通百姓家,人们渐渐告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那时的青年人,上穿“涤卡”上装、下着“毛涤”裤子。脚上再穿上7.65元买来的皮鞋,号称“765”皮鞋,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穿衣选择越来越丰富。商店橱窗里也出现了许多外国元素,如英文、外国模特、洋酒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开放、融入全球的特征。进入21世纪,服装开始作为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中国服装作为一种文化潮流受到全球瞩目。
活动当天,静安区文化馆将举办“灯影魅力——皮影艺术展”等,展出上海市艺术档案馆馆藏的皮影人物、头饰、道具、布景130余件,并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城市的标志性风景为背景,组成《包公审案》等5组皮影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