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搭台作家编辑与影视代表面对面

2018-04-27 09:01:12|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上海搭台作家编辑与影视代表面对面 中国影视开发海派文学宝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图说:新版《长恨歌》昨晚再演上海大剧院 网络图

   十五年前,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出版;十五年来,话剧《长恨歌》作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保留剧目,常演不衰。昨晚,新版《长恨歌》再演上海大剧院,让观众再次领略了一场繁华上海的遗痕旧梦。其实,《长恨歌》曾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样式,可以说“上海小姐”王琦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早已“活”在书上,“跃”出纸页。昨天,8位作家、3位编辑代表和近30家影视制作公司代表齐聚2018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春季场,共同寻找下一部《长恨歌》。

   一年来有成果

   为推动更多优秀文学IP创新孵化为影视作品,去年3月,市文广局、市作协等共同发起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SMG影视剧中心、阅文集团等先后加入主办行列。在去年春季场与冬季场活动后,以及去年的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后,根据滕肖澜小说《城里的月光》改编的电视剧《我的青春遇见你》已于今年1月在湖南卫视播放,小白的小说《封锁》、姚鄂梅的小说《西门坡》也已投入到话剧改编的进程中,预计今年年底,由两部小说改编的话剧都将搬上舞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7

图说:上海文学影视创投峰会春季场举行 网络图

   上海文学创作中心主任、作家滕肖澜用朋友圈发照片的这种感受来形容文学作品与影视戏剧联姻的效果:“作为作家写完一部作品的快乐,就像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孩子的照片一样。如果这部作品可以得到多种形式的改编、开发,就像有人帮你转发再转发,影响力、传播度都更大。”滕肖澜坦言,小说的影视转换,对作者和影视公司,是皆大欢喜——影视公司通过改编文学作品,打造兼具艺术品质和人文情怀的优质影视剧,获得较好的票房和收视率;作者扩大了影响,提升了知名度,动力更足。

   这一次作品多

   今年的活动更加大了推荐力度,除了作协组织旗下《收获》《上海文学》《萌芽》《思南文学选刊》、华语文学网和云文学网等刊物网站发表刊登的文学作品,同时还发动了17位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50位上海网络作家协会网络作家进行自荐。最终,专家评审在近60篇推荐稿件中,选拔出12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分别来自作协杂志、作家自荐及阅文集团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包括叶永烈《海峡柔情》、杨绣丽《蹈火英雄》、滕肖澜《城中之城》、哥舒意《古典童话·沉睡谷》等传统文学作品,也有在阅文集团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中获奖的《材料帝国》《空管爱情》等网络小说。活动现场,在完成作家作品的介绍环节后,作家们与影视制作机构开展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一不同以往的形式让现场气氛格外热烈。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图说:叶永烈《海峡柔情》 网络图

   写现实受关注

   相对来说,现实题材在此次推荐会上更受到各影视机构的偏爱。作家叶永烈《海峡柔情》就引起不少影视机构的浓厚兴趣。小说讲述了时代变迁带给两岸三代人的悲欢离合,烘托出“两岸一家亲”的主题,诸多风土人情在生动的生活细节中绵延铺展。滕肖澜的新作《城中之城》也颇受青睐,小说讲述两代金融人在银行、信托界施展拳脚的浮沉之路,爱恨纠葛。不少编剧认为,这部现实主义作品的立意和选材独到,可读性强,内容贴近行业现实,兼具主旋律和商业性,适合改编成影视剧。作家杨绣丽的纪实作品《蹈火英雄》是“军营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报告文学,书写上海消防总队黄浦支队一群赴汤蹈火、负重前行的消防英雄故事,他们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苦与乐的严峻考验,划出闪亮的橙色轨迹。作品中催人泪下的故事与细节,打动了不少人。(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记者 徐翌晟)

   【马上评:更专业,更合适】

   仍以《长恨歌》为例,话剧常演常新,每一年被观众惦念和期待的同时,根据《长恨歌》改编的电影和电视,或因为选角不合,或因为改编不畅,皆反响平平。市场无情,却也用事实清楚地道明了一个道理:一部小说的优秀与下游改编的成功,很可能是两码事。起码,在改编过程中尊重影视、戏剧本身的艺术逻辑和创作规律,非常重要。

   《繁花》的舞台剧很前卫很时髦,但作家金宇澄毫不犹豫地把电影改编权给了王家卫,他说,“给王家卫拍当然更加放心”。从小说文本到影视剧本,再到舞台剧目,“掘金”之后,改编改造的过程绝非照搬照抄,而是要遵循不同艺术样式的创作规律。把专业的事情交给更专业、更合适的人做,方能实现IP的可持续开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