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一座座大型医院已悄然推进厕所改造计划,能否一举拿下“老大难”问题? 医院厕改,解决百姓就医“方便事”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卫生间用卡通形象标注,为来就诊的小朋友和家长营造了一个干净轻松的如厕环境。本报记者袁婧摄
当一个针对100人的解决方案,要面对的人数还要乘以100后,老方案就有些力不从心。这就是眼下上海不少老牌三甲医院遇上的患者如厕难题:巨大的就医人次之下,一个个被挤得水泄不通的厕所显得那么心余力绌。
为了解决老百姓就医时的“方便事”,上海一座座大型医院已在悄然推进厕所改造计划,但能否一举拿下这个“老大难”问题,一些医院却并非信心十足。
大客流下的老牌医院厕所
老百姓对医院厕所的抱怨大多集中在三甲医院,其中又以一批老牌医院的厕所问题更加突出。
“过去的陈旧设施面对现在日益增长的患者,实在力不从心。”说起厕所,华山医院后勤保障科副主任王兵连连感叹,“地方太小,位置太少,几乎永远人满为患,阿姨连见缝插针地打扫都很困难。”
位于乌鲁木齐路上的华山医院是一座百年老院,门诊大楼算年轻的,建于2006年,当时按预计6000个病人的日流量设计,如今看来还不够有前瞻性,华山医院现在的日门诊量已增长到1.3万人次,算上家属、医院的医生、护士、后勤等,一幢门诊大楼一天有约5万人次流动量。
50岁不到的保洁员宋阿姨已在这里工作十多年,每天她像陀螺一样忙碌得一刻不停。这个保洁阿姨不怕脏,怕的是厕所堵塞,“不是这里堵了,就是那里塞住了,每天都会遇到。”没及时赶到清洁、疏堵,她少不了看患者和家属的白眼。
上海老牌医院多,过去的设计规划走到今天不适用了。“现在大家对就医体验的要求也高了。”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直言,以往老医院的厕所往往藏在深处,通风不佳,加之管道老化、堵塞,异味实难消散。
值得一提的是,瑞金医院急诊室厕所曾经改造过,当时考虑到补液患者的需求,特地在补液室外加配了厕所;而且女厕的蹲位还是男厕的两倍。这些人性化设计如今看来还不够———
蹲位还是太少!
事实上,谈厕所环境堪忧,老医院提到的症结是:患者实在太多。
抓住小长假,半夜改造厕所
去年底至今,瑞金医院已将门诊厕所逐层改造:排管道、加蹲位、装扶手、置物板、挂钩。今年,急诊也要翻新,厕所改造列入议程。
在华山医院,今年以来几次小长假期间,门诊大楼的厕所在层层翻新。“我们过去的装修多采用木结构,异味都渗透到了隔板、地面中。”王兵说,厕所里的“黑广告”保洁阿姨很难清理干净,希望这次翻新也把它们铲除。
为了不影响病人就诊,很多施工还只能半夜进行。拥有80年办院历史的上海儿童医院,为让患者在北京西路老院区的如厕体验更好,后勤人员每天晚上十点半后加班施工。
更多细节的改善出现在上海大型医院的厕所里,为减少患者交叉感染,水龙头、厕位都启用感应式冲水;为方便残疾人、行动不便者,残疾人厕所出现;厕所异味让人难忍,熏香喷雾登场。保洁阿姨们的清洗液也经历“升级”,从普通消毒液,升级为国家规定抗院感的配比消毒液。
为增加打扫频次,今年开始,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特别启动了专人打扫行动,“专人包干”在上海部分三甲医院出现。
在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记者遇到58岁的保洁师傅徐荣山,与别人拿着拖把打扫厕所的形象不同,他会弯腰用手拿着抹布擦洗蹲位,从里到外;几乎每次家长带着孩子用完厕所,他就进去进行清洁。
“打扫频次是实打实的。”一名医院外包保洁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医院厕所环境好坏说到底是医院重视程度,“死管死守”一定能管好。
厕所奇葩事呼唤文明如厕行为
但是,保洁公司负责人的观点,医院并不认同。“这些年一直在改造厕所,但总是差口气。”有院长分析,医院厕所环境改善取决于三点:医院管理水平、就医人流密度、人员整体素质。最后一点,超出了医院的可控范围。
在儿童医院男厕所的每个小便池里,放着一块大海绵。据说海绵在吸水的同时,可以防止异物落入便池的管道。这是医院在遭遇无数次管道堵塞后拿出的“新式武器”。以前,病人家属常质疑,“为什么马桶总是修不好?”儿童医院后勤“老法师”邹龙宝也很委屈,检修时他发现马桶里什么都有,筷子、帽子、玩具……
厕所里的奇葩事还有很多。有保洁阿姨向记者“倒苦水”:“男厕所的问题最大,有人上厕所时尿到外面,有人在小便池里大解……”
还有人质问:堂堂著名大医院,怎么连一张厕纸都不提供?有医院委屈作答:曾放过,很快就没了,不断添置,成本太高。有医院为此在厕所外加装了纸巾自动贩卖机。也有医院负责人说,近期考虑放厕纸,至少“赶上商场的文明程度”,但不忘呼吁大众“节约用纸”。
小小厕所,体现着医院的服务内涵,也折射出就医者的文明程度。厕所改造计划不仅要解决老百姓“方便事”,同时还是一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