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癌症防治攻关 沪上医院多举措见实效

2018-03-12 11:03:41|来源:东方网|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加强癌症防治攻关 沪上医院多举措见实效呼应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癌症这一大众健康的杀手近年来被上海医疗界视为最主要的攻关对象之一。

  "三八妇女节"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公布了首份8年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报告,报告披露该院乳腺癌5年无病生存率达85.5%,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持平。

  另一组数字却映射出残酷的现实:今年2月,中华医学会公布《中国肿瘤防治进展》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疾病谱中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首位,死亡人数占全球27%,每天1万人确诊癌症,7500人死亡,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肺癌在男性患者中发病率排名第一;在女性患者中,乳腺癌高居榜首。

  生存率"与发达国家持平"和死亡率"高于世界水平"这一强烈对比的背后是一系列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举措。

  47岁的朱女士两年前被查处罹患乳腺癌,按照过往病例,她极有可能在接受单侧乳房全切后成为一个"不完整的"女人。然而在肿瘤医院就医的半年后,朱女士"完身无损"地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原先很绝望,觉得只要能活就好。"朱女士说。然而乳腺外科团队拿出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手术中可以立即进行乳房重建。这意味着,治疗的同时,她将不会失去女人身体中最美丽的那一部分。"感觉自己脱胎换骨。"朱女士说。

  病人眼中的奇迹归因于首次规范化治疗。这让很多百姓眼中的"绝症"变成"慢性病",在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看来,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药物的使用固然重要,但首先必须要倡导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依托的首次治疗规范性。

  "规范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各项检测的结果首次综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邵志敏说,"比如手术治疗后对没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疗;乳腺癌早期、肿块大小在2厘米以下的、激素受体呈阳性的肿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疗,而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一定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用;而HER2强阳性的病人术后可联合靶向治疗等"。

  在中国,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45岁左右的中年女性。她们正处在职业发展"黄金"期。近些年,医院乳腺外科的治疗技术从过去将病治好,逐渐演变成"身心同治"。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保乳手术和乳房重建手术比例明显增加。

  在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病房里,每周三上午有一场"病友探视",一批志愿者会为住院病人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这些志愿者都是医院乳腺外科的病友,"健康人体会不到病人的痛苦,用'过来人'的身份和躺在床上的病人交流,她们才会信服你"。志愿者朱女士说,"我们现身说法,'你的将来就是我的现在',鼓励她们积极接受治疗"。

  "我急于想向大家证明我还是健康美丽的,从来没有穿过低领的我现在喜欢喜欢穿可以凸显身材的紧身衣,我会穿得'美美哒'去参加病友探视。"朱女士说,曾有一名非常年轻的患者提出想看一看乳房重建后能否和过去一样美丽,看到女孩绝望的眼神一如过去的自己,她毫不犹豫地脱下来内衣。"我要好好活着,不辜负专家团队帮助。"

  根据上海市卫计委《上海市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随着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的健康需求水平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病负担迅速上升,对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把握国际医学科技进步的大方向,着力推进医学科技前瞻性布局,提高重大疑难疾病的防治水平。

  事实上,对于癌症的治疗,近年来上海正在不断创新进步并书写奇迹。针对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拥有最尖端"治癌利器"的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围绕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重点对胰腺癌开展临床研究,目前医院可收治近40种疾病,基本覆盖国内肿瘤发病率居前10位的病种。35例首批患者3年随访生存率达97.1%,肿瘤局部控制率达94.3%。

  医院立足质子重离子技术研究、转化,依托并联合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科研实体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申报"上海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目前已通过上海市科委评审立项并于近日开始筹建。据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副院长吕力琅介绍,该中心将基于我国首次开展的质子重离子临床应用,探索符合我国人口特点的质子重离子治疗肿瘤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诊疗指南,同时开展临床应用结合相关放射性生物学转化研究。

  "工程中心将在目前质子重离子技术临床适应症基础上,纳入更多可利用质子重离子技术治疗病种,拓宽质子重离子技术的适应症范围。"吕力琅说,"工程中心还将针对医师靶区勾画、物理师计划制定及照射刑量分布等方面进行规范。争取实现流水线式规范治疗实施计划,加快病人收治速度,打造中国首家医疗专用的粒子治疗应用示范及服务中心"。

  据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上海将逐步形成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机构转化创新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产学研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不断提高。未来,上海将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抗击重大疾病,上海在努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