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灯会“昼景夜灯”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2018-02-28 10:10:20|来源:新民晚报|编辑:彭丽 |责编:刘征宇

  原标题:豫园灯会打造“昼景夜灯” 今年春节长假参观人数再创新高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6

图说:吴仲庆在豫园内暗自察访采访对象供图

  逛豫园,赏花灯,走九曲,猜灯谜,品汤团,巡街游……“白相城隍庙”成为上海市民欢度新春佳节的固定节目之一。

  春节期间,豫园灯会被多家电视台直播,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正月初二,豫园灯会单日人数达到26万人次;春节黄金周,146万人次前往豫园,同比上升31%……今年是第23届豫园灯会,参观人数创下新高。“豫园灯会既保持民俗的传统和技艺,又积极创新,集中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希望代代相传,这就是灯会越办越兴旺的秘籍。”豫园灯会总创意策划、豫园股份副总裁吴仲庆揭秘道。

  为设计金狗而研究数千张犬图

  在豫园中心广场,坐落着一条高达9米的巨型金狗。每隔两分钟,这条金狗会发出“旺旺旺”的叫声,前侧的牡丹花随着声音而徐徐绽放,花蕊中蕴含的钻石、黄金、珍珠展露出来,璀璨光芒……这座主题灯组寓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游客、市民争相拍照留影的背景。

  “旺旺旺……金狗三声鸣叫寓意着人旺财旺家国旺,这组主题灯组是今年灯会设计难度最大的灯组。”吴仲庆回忆道,中国狗最常见的的造型是田园犬、藏獒,然而,将这两种狗的形象不太适合直接做成艺术花灯。为此,他带领的团队认真研究了数千条狗的照片,最终他拍定设计了这条金狗造型。这条金狗的头部和身体源自中华田园犬,与生俱来的憨态给人以忠实的亲近感;金狗的下身则是神兽的腿和爪子,寓意着可以驱邪避恶,体现了柔美威猛、刚柔并济。

  白天是景,晚上是灯

  二月大地春雷锣鼓响起来,百年梦已圆,千年手相牵,中国走进新时代……漫步于豫园新路,耳畔传来喜庆的《欢乐中国年》歌声,抬头即见一片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彩灯,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一转眼,豫园灯会已经举办了23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吴仲庆介绍道,第一阶段灯会以生肖为主,每年当年的生肖和相关文化成为主打彩灯;第二个阶段则以民俗文化为主题,追求精致和审美;第三个阶段便是文化艺术灯会,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豫园的物理空间非常有限,白天的人流量也比较大,有一大批市民和游客是近距离观赏花灯的。”吴仲庆回忆道,花灯不仅要完善光彩夺目,白天也要成为一道形象逼真美仑美奂的迷人的风景线……为此,他带领团队率先进行改革,提出“白天是景,晚上是灯”的创意改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7

图说:吴仲庆注重灯组人物面部设计 采访对象供图

  以前,彩灯制作工艺主要以钢丝框架为轮廓,外侧用一面绢布进行缝合。亮灯后,人物造型的彩灯几乎是“千人一面”,白天极不耐看。如何让人物造型更有情感、更栩栩如生?吴仲庆通过不断探究,提出“改良”制作工艺,重点刻画人物的面部形象,及与人物身体造完美结给,并借鉴舞美技术对花灯呈现进行处理。“用薄玻璃钢制作面部轮廓,使得每个人物的面部各具特色:苏东坡的面部有豪放洒脱的神态,屈原的面部则有忧国忧民的表情……夜幕降临,在声光电和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配合下,每个人物都“复活”了。

  灯组展现中华文脉

  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都扫光。

  这几天,市民、游客过九曲桥时,不仅可以扫光烦恼,还可以重温中华文脉。踏上九曲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只雎鸠在河面上游动,旁边有几位青年男女在对话交流,活灵活现地呈现《诗经》里《关雎》所描绘的场景;另一旁,屈原正站在一艘龙舟上,似乎要向参观者讲解《楚辞》。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笔记小说,都被湖面上七组灯彩生动地演绎出来。

  “这组花灯是元曲《西厢记》的场景,那组“童趣”花灯是来源于明清笔记小说……”走在九曲桥上,中学教师沈期一边带着孩子欣赏花灯,一边讲解每个花灯展示的故事及著作。

  艺术灯会不仅仅是民俗项目,更是集中展示优秀中华文化的最佳平台。吴仲庆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带领更多市民、游客重温“岳母刺字”、“孔融让梨”等中华民族经典传统,并代代传承下去。

  灯会期间,吴仲庆也不停地在忙碌着:一有时间,他会跟着人流在豫园内暗自察访,观察每位参观者的表情。“大家欣喜的笑脸,就是对本届灯会最大的肯定,也是我们不断改革创新灯会的动力。”吴仲庆笑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