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独家述评 | 上海启动义务教育“城乡携手计划” 优质学校均衡移植破解择校难题
今年的寒假,对于虹口实验学校校长胡培华来说是比较特殊的。他要为新学期谋划的,不仅是自己的学校,还有远在崇明区的新海学校。“三年的路才走了一小步,新的一年里自然还是要大踏步前进。”他说的“三年的路”,是指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的三年里,虹口实验学校要对新海学校实行精准委托管理。
为落实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若干意见》,上海已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城乡学校携手共进计划”,实施郊区学校精准委托管理,目的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力度,缩小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从而有效破解了择校难题,让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加优质和公平的教育。
“三年的路”才走了半年,曙光已现,任重道远。
移植教育“核心技术”
虹口实验学校托管崇明区新海学校后,第一步就是想到要在“精准”上下工夫。根据责任主体转移机制,两所学校均为责任主体,双方组成由胡培华校长任组长、范永刚校长任副组长的精准委托管理委员会,聘请范永刚校长继续担任新海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日常行政工作,实行精准托管管委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精准托管工作接受市教委、崇明区教育局、虹口区教育的领导,并接受上海市教育评估院的绩效评估。作为委托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胡培华校长,每周至新海学校1到2天,全面参与被托管学校的管理。作为委托管理的常驻团队,虹口实验学校的三位老师常驻新海学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崇明区教育局副局长黄乃华将教育的精准委托管理称作是“核心技术”的移植与创新。他说:“崇明共有37所中小学接受市优质学校的托管,有60%的中小学受惠于委托管理,近一万多名学生和两千多名教师直接获益。委托管理对崇明学校的帮助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从制度到文化、从管理到研修、从课程到课堂、从学生到教师,学校的办学品质实现了整体提升。”据黄乃华介绍,2016年,上海市一师附小崇明江帆小学和静安南西幼儿园崇明新城幼儿园正式开办,开启了“上海名校+崇明新校”的跨区教育集团的办学模式。2017年,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和上海市东滩思南路幼儿园开学,形成了第二批“名校+新校”教育集团,第三批计划是请向明初级中学管理崇明新城初中,上海市实验小学管理长兴新建小学。这些举措,大大缩短了崇明新校的成长期,发挥了优质资源的辐射效应,也大大满足了人才高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移植学校优质课程
历来,生源好、师资好、课程好,被看成是一所“好学校”的必备三大要素。在生源无法挑选、师资力量相对固定的的情况下,课程质量就成了培养学生和成就学校质量的最重要砝码。
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校长黄建平说,就是要“用课程点燃孩子未来的梦想”。文英小学的一个课程特色,就是多本教材融合。例如,统编的牛津英语教材阅读量偏少,于是,学校就引进《Love English》,聘请专业外教任教,提升学生听说交际能力;比如,在《音乐》学科中融入《葫芦丝启蒙教程》,让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传承民族艺术,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在《体育》学科中融入《花式跳绳》,让古老传统的民族文化在课堂中生根发芽,提高了学生对运动健身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近年来,文英小学远近闻名,恰恰是得益于这一堂堂精彩的课程。因此,在托管嘉定区古猗小学后,黄建平首先想到的就是“移植”课程,在古猗小学架构了包含“品格与社会、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身”等五大系列课程,命名为“和馨课程”,追求的课程理念是“让每一个生命温润美好”,紧扣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改革项目,着力构筑“生命、生活、生动、生态”的“和乐课堂”。此外,学校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古猗文化”校本课程系列,目前已完成《古猗文化》《南翔小笼》《绿竹猗猗》校本课程的编写,纳入一至五年级的拓展课程。
杨浦区中原路小学托管宝山区美罗家园第一小学后,也是首先从课程上“动刀”,以编制好《美罗一小课程计划》为抓手,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美罗一小开展了课程计划编制的培训,完善学校课程计划编制制度。学校还以“快乐活动日”为平台,丰富了拓展型课程,开发出多门校本课程,形成了校本化课程体系。
图说:江帆小学围棋特色课程让孩子们着迷 来源/江帆小学
师资“输血”变为“造血”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中心城区教育局推荐本区优质品牌学校或教育专业机构参与委托管理工作,原则上保证不少于3名管理人员(含学校中层干部)和学科教师常驻受援学校,其中管理人员不少于1人。有了这样的优质师资的保证,精准托管才能站稳脚跟。
胡培华说,精准托管实施后,师资的共享和互赢,是需要花力气做的一件大事。托管与被托管学校之间必须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研讨,共同开展校本作业研究,共享作业、试题和学科题库。通过“影子主任”“影子组长”的“一对一”带教等方式,加强对新海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争取未来三年有5到8名青年教师成为崇明区有影响的优秀教师,同时能涌现一批校级骨干教师。此外,还要积极推进两校中层干部的互动,新海学校的干部要分批分人到虹口实验学校兼职。这些措施的落实,最终目的是要帮助新海学校实现从师资“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归根结底,被托管学校最终还是要形成鼓励本校教师自主发展的良好机制。例如,奉贤区庄行学校,在支援学校的支持下,每周有12位资深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学校工作一天,每人结对带教1到2名教师,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地教学指导,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学校还安排年轻教师到市区托管学校跟班实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迅速提升了他们的专业水准。
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帮助奉贤区江海第一小学制定了《教师分层培训项目研究计划》,为每个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鼓励教师自我发展。
托管并非越俎代庖
作为一种新出现的办学管理制度,教育委托管理在试水和推广过程中,肯定也会遇到不少新的难题和困惑。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委托管理制度中,薄弱学校的公办性质、产权隶属关系、拨款渠道及标准不变,但管理责任移交给了优质学校或指定的教育单位,赋予其对薄弱学校的管理权。此举化解了现行体制下学校人、财、物等资源跨区域流动的难题,使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能有效辐射到薄弱学校、郊区农村。然而,真的要让一所学校完全脱胎换骨,人事权、财产权的统一管理运作,又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否则很难有长效性。其次,是要改变被托管学校客观上存在的“不光彩”和“寄人篱下”的感觉,要真正调动起被托管学校全体师生特别是领导班子的积极性,这才是转变面貌、提升质量的根本。
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在托管宝山乐之中学后就明显感到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例如,乐之中学是一所新办学校,亟需建立起完整的、适合学校发展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学校自己要做好每年的教师引进工作,以及教师队伍的分类培训、培养等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而这些工作又是托管学校所不能越俎代庖的。
对于一些跨区域托管的学校,更需要在被托管学校的顶层设计上作进一步的明确和完善。这也是真如文英中心小学的切身感受,他们认为,被托管学校的发展愿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成形,这些都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地完善与优化,使之与学校的改革发展与培养目标相匹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品质发展奠基。
“扶上马,送一程。”这其实才是委托管理的初衷,毕竟“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被托管学校的发展之路还是要靠自己去勇闯。审视我国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制度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已有专家提出应当制定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标准,规范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市场秩序,或者采用科学的指标对薄弱学校委托管理进行第三方评估,提升委托管理效果,加强委托管理的监督体系建设,并全方位落实委托管理责任等路径。
【记者手记】“做蛋糕”与“分蛋糕”
采访中听到一句新鲜话,叫做通过“做蛋糕”与“分蛋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蛋糕”指的是把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做好、做强;“分蛋糕”是指合理均衡地为每一所学校配置好优质资源,由优质学校精准托管相对薄弱的学校,就是把教育的蛋糕分得更均衡。
综观上海的精准托管,两种模式十分明显,一是学区内优质学校托管薄弱学校,二是跨学区优质学校定点托管薄弱学校。上海的教育决策者们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存量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而是高度重视配置增量优质教育资源,即要求被托管学校的办学资源配置起点要明显提高,师资力量配置水平要相应提升,从而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快速扩张。
最新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教师聘期制、校长任期制管理,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同样,我国的义务教育法第六条也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精准托管有了政策依据、法理基础和制度性保障。从此,“蛋糕”会切分得更均衡、更精准。这是教育之幸,未来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