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闵行区图书馆重拾传统征集签名本 吸引429人参与
解放日报  2018-12-18 09:08:01

闵行区图书馆重拾传统征集签名本 吸引429人参与

  由闵行区图书馆发起的晒书活动从农历七夕开始,全国一半省市的爱书人及海外应征者参与,涌现出不少罕见签名本。晒书奖项日前揭晓,所有获奖签名本均以图文并茂的展板形式进行展览,并将以此为内容出版《抚卷忆昔》一书。作为评委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感慨,中国人有爱书藏书的传统,藏书爱好者晒出的好书,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知识越来越受到尊重和珍视。而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爱书者有条件和渠道进行收藏、进行交流。

  签名本意义在于文献价值

  七夕,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其实在古代还有七夕晒书的传统。据《宋会要》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曝书日”,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成为学人聚会的盛事,曝书宴亦成为文人士大夫切磋学问的雅集。今天,重拾七夕晒书的传统,能晒出些什么时代意味?

  在上海图书馆研究员、藏书家张伟和陈子善等人商议下,逐渐聚焦于晒签名本。“你认为自己收藏的签名本里,哪一本最有意思?”闵行区图书馆制作了多期微信推文介绍征集来的优秀签名本,在书友中引起很大反响,又促使新的“宝贝”不断涌现。活动最终吸引429位藏家参与,分享了1675部签名本。

  “签名本,其实是个舶来品。”陈子善介绍,签名本在中国的历史并不算特别长久,从现有资料来看,兴起于晚清,很可能是当时的留学生从海外带来的习俗。新文学运动以后,在鲁迅、胡适、周作人等作家中,签名赠书作为以文会友的一种方式逐渐流行开来,同学、同好、同道之间都可以签名赠书。到了当代,签名本逐渐成为一种销售手段,每年上海书展上,不少读者就是冲着签名本而去。相比商业流水线形式的签名,有上款、有时间地点和赠书人的钤印,才是较有收藏价值的标准签名本。

  在陈子善看来,签名本的意义不仅在于其经济价值,更在于它背后的文献价值和文化内涵。从签名本题跋上显示的受赠双方,往往能推断出文学史上的一段交往、一个故事,甚至能引发对于更大问题的研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签名本必有上款,又可以考究受书者何以不能保存,以至传到旧书铺,此亦掌故也。”对研究者来说,签名本可能是触发新思路的“开关”。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能从签名本中了解更多作者和作品的信息,引起对文学史更大的兴趣。

  版本稀有程度才是价值关键

  这次晒书活动征集到的不少签名本,让专家评委颇感惊喜。比如获得一等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为线装、民国17年2月初版,弘一法师题赠胡宅梵(胡维铨),这本初版本的书本身就不常见,何况还有大段题跋,并钤一印。另一本叶圣陶的《倪焕之》精装,初版本,开明书店1929年8月初版,叶圣陶题赠孔海珠,同样是罕见的初版本,又有叶圣陶的大段题跋,记录了书背后的来龙去脉。

  近年来,签名本逐渐成为读书界、藏书界的一个热点,特别是每当有名作家去世,他的签名本价格就会飙升。经济效益也催生了签名本的仿冒赝品。陈子善坦言,签名本要鉴别真伪不容易,除了请教方家以外,收藏者还需特别注意,勿要“唯签名本上”。也就是说,书本身的版本稀有程度以及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才是决定这本书价值的关键,签名本往往是锦上添花的因素。这次评选中,专家们也比较重视特殊版本,这本身代表了一种引导。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