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明年将新建扩建一批垃圾末端处理设施
新民晚报  2018-12-11 09:58:14

上海明年将新建扩建一批垃圾末端处理设施

图 说:老港垃圾填埋场,各种工程车在忙碌着 新民晚报记者 周馨 摄(资料图片)

  明年年底前,上海将开工新建、扩建7座干垃圾处理设施及8座湿垃圾处理设施。今天下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举行了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通气会,会上透露,至十三五末本市将形成7000吨/日的湿垃圾处理能力,2021年前后力争形成2.8万吨/日以上的干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定时定点 模式得到认可

  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到今年11月底,本市垃圾分类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效果明显。源头分类实效模式更加明晰,定时定点模式得到市民基本认可。各区均已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和发布工作,并积极落实推进,其中松江、崇明、静安、长宁、奉贤、杨浦等六个整区域推进区进展相对较快。全市湿垃圾分出量已达4400吨/日,“两网融合”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1100吨/日。

  上半年,本市已完成道路废物箱分类标识更新。至11月,全市已完成约9700余座分类垃圾箱房和分类投放点的规范化改造,实现了一批批垃圾分类达标和示范居住区。目前,崇明全岛源头分类达标情况领先,静安、长宁、松江等区达标情况较好。崇明各街镇、长宁的程家桥街道和虹桥街道、青浦重固镇等分类实效较好,全市有近50个街镇积极参与了垃圾分类达标街镇创建工作。

  据悉,今年全市达标小区有望达到40%,明年力争达到70%,到2020年底要达到90%。“明年可能会将街镇分类达标情况定期在媒体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绿化市容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建设 末端处置设施

  从分类收运环节来看,到11月底本市已配置湿垃圾专用车约650辆、干垃圾专用车约3000辆、有害垃圾专用车15辆。相较去年,湿垃圾专用车增加约200辆、干垃圾车减少约200辆,有害垃圾车增加15辆,湿垃圾增量与干垃圾减量对比明显。

  全市还完成了“两网融合”回收服务点建设约3000个、中转站建设100余个,两网融合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全市两网融合的市场也在不断成熟,形成了由11家企业参与的市场主体格局。

  末端设施建设则持续加强。今年启动了新一轮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建设,集中设施规划新、扩建湿垃圾处理设施8座,年内计划开工5座,其余3座设施预计2019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干垃圾以焚烧处理为主,计划新、扩建7座。目前,已建成投运1.33万吨/日,2019年上半年达到1.93万吨/日。新、扩建项目中力争年内2座开工建设,2019年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此外,建设1座设计能力5000吨/日的综合填埋场,以满足生活垃圾处理后各类无法利用残渣的处理需求。

  推进立法 凝聚社会共识

  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离不开立法。今年9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已由市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现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计划本月下旬三审,明年1月下旬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

  绿化市容部门还和教委合作,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目前,已在全市举行了12场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老师的科普培训,而面向幼儿园和中小学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也已于上周正式发布。

  “推进垃圾分类的意义,已经从消除环境污染和邻避效应,转变到城市文明习惯的养成、文明素质的体现。上海的垃圾分类已不是刚开始宣传发动的阶段,而是到了养成行为习惯的阶段,希望最终成为不可逆的一套系统。”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唐家富表示。

  下阶段,本市将根据全程分类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全面提质增速,继续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快末端设施建设,完善全程社会参与性监督,力争2019年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全覆盖,并于2020年全面达标。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