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信“白头发”到找“小青年” 上海“医苑新星”25年薪火相传
新民晚报  2018-12-06 09:13:38

       1994年的上海外滩,一群年轻的“白大褂”聚在一起,用义诊拉开了“医苑新星”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25年后,当年的“新星”纷纷变成了学科带头人,他们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则沿着老师当年的足迹,充实“医苑新星”的队伍。

  3年前,医苑新星打磨出一支健康讲师团,品牌下设大型义诊、《Doctor沪》健康科普视频、《健康捉“谣”记》音频节目、青春医馆、医师学院等项目。12.5“国际志愿者日”前夕,“医苑新星”在全国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从信“白头发”到找“小青年” 上海“医苑新星”25年薪火相传

图说:今年的“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活动现场 来源/市卫健委团委供图(下同)

  从义诊到健康讲师团

  1994年起,来自市、区各级医院的2500余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参与“医苑新星”大型义诊;2015年,“医苑新星”成立了健康讲师团,瞄准白领公寓、社区、街道等青年开发了“青春医馆”、“ 乐行西部365”等项目,赴上海各区开展健康讲座,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健康捉谣记” 、“DOCTOR沪”等栏目,分享好玩、有趣又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长宁区疾控中心团支部书记戴恒玮,就是通过这个讲师团的召集令,从过去“看不到脸”的“疾控小医生”摇身一变成为科普明星的。其实,戴恒玮明明可以“靠脸吃饭”,但他却总是头戴绿色青蛙大头套,把自己变成一只“科普蛙”,一边弹奏吉他,一边把科普知识表演出来。

  说起其自创的节目《酱紫的蛙》,还有一个小故事。一次,在一节学校的科普课中,一位高中女同学问他:“是酱紫的哇?”他没听懂。女同学解释:“酱紫”的意思就是这样子,“哇”等于“吗?”。课后,这句“酱紫的哇”让他灵感迸发,为何不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打造一个健康科普形象?在上海市卫健委团委、长宁区团委、区卫计团工委的支持下,《酱紫的蛙》科普品牌诞生了。他还拍了一套17集的科普剧,由他本人扮演一只“科普蛙”。这只“蛙”在校园里还成立了科普实践基地,以“食育”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传统用餐礼仪和食物营养知识的课程,成为了孩子喜爱的“蛙叔叔”。

从信“白头发”到找“小青年” 上海“医苑新星”25年薪火相传

图说:1994年,“医苑新星”大型义诊拉开帷幕

  专业医生勇敢站出来

  传统的健康科普不讨年轻人喜欢,但是,“医苑新星”的舞台不一样,不管是三甲医院的大夫、社区医院的医生,还是实验室的检验师、急诊室的美小护,近200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医务青年都能在线上和线下诠释不同的科普力量。

  吴欢是曙光医院的医生。这些年来,他看到伪科学、保健品推销、伪养生节目充斥网络,许多老年人听信保健品推销,花了几千甚至上万买了骗人的保健品,后悔莫及;有的患者听信电视养生节目,自行购买药物保健,导致疾病加重;有的则迷信网络微信各种神奇的养生保健方法,违背正常的医学常识,甚至不吃药,最终害了自己。

  2015年起,吴欢放弃出夜休的时间,主动联系社区、村委、企业、事业单位,义务进行“健康养生反谣言”讲座。越偏远的地方,在吴欢看来,就越容易受到伪养生知识的侵害。东到奉贤五四农场社区,西到青浦金泽,北到嘉定外冈,南到松江永丰街道,从郊区农民到企业白领,吴欢从“养生骗子的招数”、“常见养生谣言”、“常见养生骗子和书籍”、“常见养生谣言媒体广告”等几方面生动讲解,使广大群众增长了防范意识,他的课深入浅出,十分受欢迎,现场群众没有早退离场的。不少市民对他竖起大拇指:社会就是需要这样“勇敢的,富有正能量”的专业医生站出来反谣言。

  小苹果和加油站都不能少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听到熟悉的旋律,仁济医院苏爱萍又授课了。苏爱萍是一名专业的急救导师,教学中,她发现大家对于按压的掌握有困难,频率总是不对。实际上,根据最新的指南推荐:“胸外按压的频率必须达到每分钟100-120次”,怎么才能让大家掌握好按压节奏呢?她发现,网红歌曲 《小苹果》的副歌节奏与按压节奏一致。这首歌耳熟能详,不如让学员都按照这个节奏进行按压。这个教学模式一推出,果真受到大家的喜爱。

从信“白头发”到找“小青年” 上海“医苑新星”25年薪火相传

图说:志愿者录制健康科普的节目

  最让她感动的是,有一次去老年大学培训,台下坐着七八十岁的老先生和老阿姨,当小苹果的旋律响起,大家自发站起来努力按压。“生命不能等,全民学急救。”苏爱萍说让每一堂课,每一次科普结束后,大家都有所收获,是她的期待。

  与苏爱萍的“急”相对应,开“健康加油站”的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周祥俊“慢”多了。周祥俊开展健康科普工作4年多,针对慢病防治、疾病预防、合理用药等内容,为社区居民讲课。至今,他仍记得绿一居委的朱秋宝老奶奶, 94岁的她堂堂课必到,每次都坐在第一排听课,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从未缺席。“周医生,听你上课我学到很多,老开心额!”她最常说的这句话激励着周祥俊坚持至今。他还制作了健康科普视频和音频,在微信上每周一次发送给居民,至今已制作一百多集的内容,覆盖慢性病防治、常见病预防、节气养生、家庭急救、食品安全、儿童保健等六大方面。

  今年,周祥俊还找到美食家,制作了一本根据二十四节气养生特点的粗粮、食材搭配的养生食谱,方便社区居民进行日常粗粮的制作和食用。

  领跑全市健康科普志愿

  经过25年的培育,“医苑新星”本身也已经从婴儿成长为“青年才俊”。一组数据概括了他的成长之路:“义诊25年来服务市民逾50万人次,遍布上海所有区;紧扣热点的线上健康“谣言”粉碎机,播出90期以来,累计播放量约120万……通过活动,青年专家们以健康传播者的身份与受众交流,站在平等的立场,阐述自己对健康问题的看法,向受众提出有效的建议,促进了医患关系的改善。

  近年来,“医苑新星”健康传播项目影响力不断扩大,包括浦东、宝山等在内的各区以及各办医主体等相继成立“健康讲师团”,行业青年累计每年对外开展各类健康讲座5000余场,这些都为“医苑新星”输送了源源不断的青年讲师志愿者。“医苑新星”志愿服务项目的发起人之一、时任上海市卫生局团委副书记的王彤告诉记者,在过去,市民看病更愿意相信“白头发”,不愿意找“小青年”。为了让上海的青年医生展示整体风采,服务社会,发起了“医苑新星”活动。这些年来,平台依托青年医生的力量,深入全市各阶层开展健康专题系列讲座,帮助市民打破健康误区,提升健康更素养高;青年医生也在其中互相交流学习,不同学科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实现了自我成长和价值的提升。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