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济发布《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新民晚报  2018-12-04 09:55:22

同济发布《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图说:同济发布《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12月3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等主办的《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2017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名列中国百强产业园前三位,其地位连续6年未变。

同济发布《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图说:园区百强榜部分排名

  报告指出,截止到2017年底,375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7年,375家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合计GDP为18.6万亿元,超过同期全国GDP的1/5(22.5%);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合计税收收入为3.3万亿元,接近同期全国税收收入的1/4(22.9%);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进出口总额为5.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20.1%,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创汇478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出口创汇的总额14.5%。

  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回稳态势。2017年,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的GDP同比增加8.8%,高于全国GDP增速近2个百分点,其中经济开发区增速为9.9%,高新区增速为8.3%;两类国家级产业园区的税收收入同比增加12.6%,高于全国上缴税收增速近2个百分点。

  今年公布的百强榜产业园区综合平均得分继续上扬,略高于2015年和2016年水平。2017年,百强榜综合排名得分均值为0.319,比2016年上升2.2%。其中,经济发展、创新发展两项指标平均得分上升较快,是综合平均得分反弹回升的主要原因。园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集聚区的作用继续显现。

同济发布《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

图说:任浩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教授在《中国产业园区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提出40年来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主要构成包括:以行政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园区管理体制、从土地开发与对外开放为中介的园区开发方式、以吸引企业为导向的园区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呈现出由硬因素与软因素相结合交互作用的“二元非均衡”的特点。最后任浩提出,影响园区的三个相关者关系是:园区与政府关系、园区内管委会与开发机构关系、园区与企业关系。其中政府为园区赋权,是权限来源;开发公司为园区赋能,是资源来源;企业为园区赋力,是动力来源。

  中国产业园区的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在发展时间上,园区自1979年设立起,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个重要时期。改革开放第一轮始于深圳等4个特区的设立,而1979年成立的蛇口工业区就同步诞生于深圳特区并成为深圳特区建设的灵魂和标志;改革开放第二轮始于1984年14个沿海城市,现在看来,所谓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其实就是在14个沿海城市设立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标志就是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的挂牌设立;改革开放的第三轮始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得到了大幅扩容和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此外,在发展阶段上,40年产业园区也经历了孕育期、初始培育期、高速发展期、稳定整顿期和创新发展期等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使产业园区具有了较为完整的各种阶段下的发展能力,特别是不确定性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