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创意产业高地正在长三角地区形成
文汇报  2018-11-30 08:56:21

  “数字经济被誉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创意产业是当前文化产业的制高点。”这些令人振奋的判断,均来自11月29日于上海举办的首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数字经济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主题论坛。

  之所以在长三角热议数字经济对于文化的赋能,是因为近年来这方热土已筑起国内数字创意产业的高地。前不久的双十一“猫晚”,亮出剧情式的跨媒体互动观影娱乐新体验,让人们感叹“晚会还能这么玩”。当晚,阿里携手东方卫视、浙江卫视,与传统电视优势互补,晚会收视率破2,电视市场占有率18%,双双位居第一。几个月前惊艳世界的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杭州八分钟”,同样是“江南智造”。这段表演将江南文化和智能科技完美交融在一起,向全世界展示了杭州的历史文化。

  数字创意产业正迎来大爆发

  “我们正在经历数字化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都已成为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全新的生产工具,推动着社会更快向前发展。”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区域总经理李德顺说。工信部调查显示: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降低20%。数字化对于文化产业的改变,同样如此深刻。其震慑力,从两年前问世的写稿机器人“DT稿王”中,便可见一斑。“DT稿王”报道股市异动,平均每天可发布1900篇公告,相当于一位资深证劵编辑100小时的工作量。

  在与会专家看来,这样的改变才刚刚开始。眼下,世界各国纷纷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正迎来大爆发。短视频、手游、直播、电竞、网络大电影等种种正当红的事物,都是其中的代表。李德顺指出,到了5G时代,网速的制约被彻底破除,极大提升用户娱乐体验,视频、直播等业态都将实现新一轮的飞跃。

  数字创意产业还在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燕鹏就描绘出了一幅AI赋能数字阅读的新图景。不久的将来,用户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声音,通过先进的语音处理技术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借力全息投影等技术,阅听体验还将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升级,看到作者、明星甚至故事情节等立体场景在阅读设备上一一呈现。

  变革有多深,思考就应有多深

  “现在的数字文创产业,更多的是一种亚文化,注重流行、娱乐、消费,却忽略了更为经典的东西。像是直播、短视频,追求的是明星经济、粉丝经济、流量经济。”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直言。在他看来,今天发展数字文创,需要处理好与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关系。创意巨头迪士尼对于经典的开掘,或许值得对标。迪士尼从未停止对各种优秀传统或经典文化的创意转化。20年前它们甚至曾将花木兰这个中国传统故事开发成动画电影,让这个中国姑娘鲜活、饱满地走向世界。大丰实业董事长丰华也提到:“许多企业在打造文化品牌时,挖掘内容的能力还很欠缺。”他认为长三角兼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鲜明的现代气息,拥有西湖、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也积淀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文化的内容创作、业态创新和国际传播等方面其实大有可为。

  不止一位专家留意到,粗放化发展是今天数字文创产业的尴尬处境。国内大多数数字文创产品还停留在模仿阶段,制作粗糙,缺乏一种内在的追求,更不用说形成品牌。未来,文化与科技如何实现更好的平衡和融合、数字新技术如何精准运用于文化创新,值得深思。前不久刚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亮相的罗伯特·威尔逊的《睡魔》,就是令人叹服的一例。已经很难说《睡魔》是一部怎样的剧了,它却让人看到舞台艺术集大成者的模样,高科技舞美灯光与演员天衣无缝的配合。“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一定要有产业之外的追求。它所生产的是产品,也是作品。越是不简单追求GDP增长,越是走得远。”有人这样感叹。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而相关的人才培养与成长却非常慢。未来,数字文创的比拼,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李德顺指出。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