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岁“上马”用专业迈向“第七满贯”
解放日报  2018-11-19 08:58:34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中外选手在比赛中。 均 本报记者 邵剑平 摄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喜爱“上马”的跑者。

  11月18日,第23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在外滩金牛广场起跑。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名跑者,参加这场盛大的“城市派对”,其中外籍选手逾6000人。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图拉率先冲过终点,历时2小时09分20秒;埃塞俄比亚女选手梅里希以2小时20分37秒的成绩折桂,并打破赛会纪录。

  副市长陈群、世界纪录保持者埃鲁德·基普乔格等人,共同为2018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跑鸣枪发令。广大跑友对赛事的“专业性”纷纷点赞:“上海马拉松这是要往‘第七大满贯’进发!”

  “300跑者”为何一直领先全国?

  722个,这是昨天“上马”组委会公布的跑进3小时大关的参赛选手人数。人数之多,在全国所有大型马拉松赛事创下一个新纪录。据悉,每年“上马”至少有超过500名选手跑进“300”(3小时),其中大部分都是业余跑者。上马为何盛产精英跑者?

  “我们训练营共60多人参赛,有20多人PB(创造个人最佳成绩)了!”担任斯凯奇精英训练营教练的李昀赛后分析,“一方面是天气帮忙,温度、湿度都比较有利于选手创造佳绩;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赛道更容易跑了。”世界大满贯之一的柏林马拉松,被认为“为纪录而生”,其屡创佳绩的原因在于赛道平坦笔直。“上马”一直在想办法,借鉴“柏马”的长处。引入专属六大满贯的BLUE LINE,中文通俗译名是“蓝色最短距离跑进线”。“上马”每年对赛道进行微调,希望优化赛事路线、提升跑友的参赛体验。今年,组委会把龙腾大桥赛段及多处折返弯道改为直道往返,不仅减轻跑者后半程多处折返的压力,更有助于他们挑战自我,刷新个人最好成绩。

  好成绩,也缘于越来越有国际范的赛道氛围。校园乐队搭配社会音乐人的音乐助威站,在跑者最困难时送上掌声鼓励。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募的形式,也让更多优秀音乐人有机会一展才艺。

  马拉松文化在申城发酵

  昨天,组委会芯片计时数据显示,今年比赛完成率为96%——这是上马给出的又一个惊喜。三年前,1.5万人参加上马全马项目,完赛率约89.4%。去年完赛率达94%。如今参与全马的人数更多——今年为2.5万,但完赛率只增不减,表明选手的专业程度、参赛态度都在提升。

  “专业”不只是跑者素质,更体现在观众素养。“这块牌子是我特意制作的,拿来为参赛者加油!”家住浙江中路的范先生昨天举着“不管怎样,一生就该跑一次!”的标语牌,出现在南京东路赛道边。没有抽中名额的他,自发当了一回拉拉队员。

  顺应跑者的专业化趋势,赛前,官方训练营在北京、上海同时开营,为期六周的马拉松训练课程,通过“专业+系统+科学”的赛前强化,帮助更多人跑出更好成绩。“上马”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周瑾介绍,除了赛前特训,广大跑友还能从日常的上马训练营得到科学路跑的辅导。“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办赛,更是希望让更多对路跑运动有兴趣的人,都能受惠于科学路跑。”

  顶尖跑者正向“上马”示好

  今年“上马”的强大阵容引人关注。世界纪录保持者、“马拉松之王”基普乔格作为发枪嘉宾现身;前世界纪录保持者、肯尼亚名将基梅托,也作为特邀选手参赛;多位打破过“220”大关的女子选手和打破“205”大关的男子选手,都站到了上马起跑线上。主办方介绍,这证明世界对中国马拉松市场的越发重视,也是马拉松顶尖高手们对“上马”的认可。“作为一名在复苏期的顶尖选手,我们经过深思熟虑才选择‘上马’作为今年的重点。基梅托希望以‘上马’为台阶,以此向世界宣告,我要重新回到舞台的中央!”赛前,基梅托的经纪人告诉记者。

  虽然基梅托最终的完赛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他将自己的复出首战和“中国首马”都献给了“上马”,足以证明“上马”如今在世界马拉松版图上,已具有一席之地。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