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博会之后 上海切入“全球艺术品交易时间”
文汇报  2018-11-16 09:23:49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同一时间集中推出多个艺术博览会,形成的强大艺术磁场,令上海进入全城“观展”模式。制图:冯晓瑜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刚刚圆满结束,上海又进入了“全球艺术品交易时间”。近日,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等一连多个艺术博览会在申城密集登场,吸引了海内外收藏家打着“飞的”前来“一站式”看展和选购艺术品。浓厚的艺术氛围迸发出无限生机,上海正日益呈现出艺术之都的非凡气势。

  规模化效应,形成强大艺术磁场

  11月的上海,是全球艺术日程上的重要一站。据粗略统计,上个周末,上海推出的重量级艺术博览会和展览就有十余个。艺术氛围之浓郁,从酒店预订可以直观看出。黄金地段的五星级酒店连续数日几乎爆满,来自全球的藏家、画廊从业人员、艺术爱好者相聚上海,加入一场场国际级的饕餮盛宴。

  仅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办的第22届上海艺术博览会为例,参展的近120家画廊中,有50余家来自海外,占比近半。西岸艺术中心推出的第五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在两万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汇聚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43个城市超过110家国际重要画廊。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展览板块中的明星成员,短短六年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已从一个“小而美”迅速跻身为国际主流。今年,来自全球18个国家及地区的103家顶级画廊齐聚上海展览中心,精心呈现国内外的5000多件当代艺术作品,其中不乏罗伯特·劳森伯格、村上隆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

  同一时间集中推出多个艺术博览会,形成的强大艺术磁场,令上海进入全城“观展”模式。即使百元以上的门票价格也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上海各大艺术展览和博览会入口处,等候入场的队伍蜿蜒不绝,甚至有一些外地艺术同行直接拖着行李箱入场,为了不错过第一时间与世界艺术的“约会”。

  规模化效应,带来喜人的成交量。上海艺术博览会在开幕前一天晚上的预展上,多家画廊的展品已销售过半。在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印度DAG画廊将印度色彩抽象主义艺术家纳瓦尔·巴夫萨尔首次带到了中国。仅仅三天时间,带来的15幅作品只剩下了四幅,其他全部售罄。“上海真是个魔力之城,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威尼斯双年展和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的双重气息。”画廊艺术总监阿索尔说,明年他们还会再来,带来更多全新的艺术家作品。

  艺术品交易之外,不忘扶持本土艺术家

  “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艺术消费实力,上海的文化码头效应和国际化视野,是吸引这些全球顶级画廊的重要原因。不过,我们在为国际画廊打开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要扶持培养本土艺术家,建立更加健康、完整的艺术生态,使上海成为真正的艺术热土。”艺评人傅军如是说。

  令人欣喜的是,沪上各大艺博会在满足艺术品交易需求的前提下,把社会责任、学术把关等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比如,作为中国艺术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全过程的见证者,上海艺博会拿出最好的展位,力推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更把数十位全国顶级的美术批评家、艺术学者请进会场,为中国当代艺术“把脉”。

  今年,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推出了全新影像单元,在LED大屏幕上每天12小时不间断播放90多个艺术家的100多件影像作品。这是国内艺博会首次在户外大量展示当代影像艺术作品,以直观方式呈现过去30年中国影像艺术的发展和如今的多元化姿态。

  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展位十分紧俏,却依然强调“本土”立场,要求至少有一半的画廊是中国“血统”。“我们的博览会是用上海区号021命名的,从第一届开始,定位就是要做一个跟中国社会一起成长起来的博览会。”创始人之一周大为说。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