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话版《茶馆》下月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解放日报  2018-10-30 09:04:21

  原标题:四川话版《茶馆》下月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老裕泰茶馆入蜀“撞开”一扇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四川人艺方言版话剧《茶馆》剧照。 (资料)

  四川人艺方言版话剧 《茶馆》将于11月20日—22日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媒体见面会开始前,秦仲义扮演者孔斐去老西门遛达,“那是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当年小学的建筑还在,不过已变成敬老中心了。”扮演常四爷的杨新州与上海同样有缘,他是上海戏剧学院1981级学生,台下不少嘉宾是他的校友。

  情节“四川化”成为突破口

  作为北京人艺经典保留剧目,著名作家老舍笔下《茶馆》截取戊戌变法后、军阀混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通过北京老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众生相。自1958年北京人艺首演《茶馆》以来,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有大师版本珠玉在前,国内甚少有其他院团排演《茶馆》。2017年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茶馆》发表60周年之际,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北京人艺四川籍导演李六乙打造四川话版《茶馆》,汇集剧院老中青三代演员。

  在李六乙看来,“《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是经典中的经典。但遗憾的是,60年来除了北京人艺,全国其他话剧院没有以其他形式重演这个经典。我们在开始创作时,思考过是照搬北京人艺还是有所改变。照搬是非常安全和保险的,但照搬缺少挑战及创造性的转换和提升。继承,更需要创造和发展,需要同当代人的审美和戏剧观念结合,甚至是超越现代人的观念。”

  为了凸显四川话版《茶馆》的特点,情节“四川化”成为剧组突破口。茶馆文化是四川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剧中除了四川方言,无论场景中正在采耳的茶客,还是背景音中“冰粉儿、凉糕”的吆喝声,都让观众感受到浓浓的川味,四川盖碗茶取代北京大碗茶,四川特色竹椅取代北京长凳,再加上“春熙坊”“德仁堂”“钟水饺”等一个个地标性名称的出现,老裕泰茶馆从京入蜀,还原了一个闲散慵懒的市井生活四川茶馆印象。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传统曲艺金钱板在《茶馆》中的运用,独具一格,金钱板本来在四川茶馆中非常常见,有着浓浓的四川韵味。在这版《茶馆》中由金钱板以说代唱,句句押韵,道出《茶馆》人生百态。

  台词依然遵循老舍原著

  四川话版《茶馆》在北京首演后引起极大反响。北京人艺版 《茶馆》“常四爷”扮演者濮存昕表示:“这是超出任何人想象的一部作品。格局很大,大家要坚决相信这个样式、风格,我为剧组大胆、勇气、演员发出的光彩而由衷高兴。”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说:“它打破了一种习惯性的思维,为中国话剧打开了一扇门窗,经典绝不应成为固定的模式。”

  时隔一年多,杨新州依然清楚记得,自己在去年 9月14日进组,“所有角色没有定人选,演员们先对半个月的词,台词不对,就是把老舍卖了。”四川人艺艺术总监贾建立扮演“王利发”,“我们的选择非常勇敢,从全国招募演员演出四川话版《茶馆》,大家用心投入‘撞大门’,最后‘撞’开一扇窗。”他透露,这版《茶馆》充满四川特色,台词依然遵循老舍原著,“比如‘结结实实的’,四川话找不到相应的词,我们就保留原样。观众不用担心听不懂,通过情绪和字幕完全能够接受。”

  本届艺术节的国内剧目竞争激励,四川话版《茶馆》在遴选阶段获得专家们肯定。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