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沪上首支护老者之歌发布 90后护理员刷新“职业成见”
东方网  2018-10-17 09:13:12

       22岁的罗鑫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做“保姆”,96年出生的她今年刚刚毕业。每天早上6点,罗鑫就来到福利院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帮助老人起床、吃早饭、打扫卫生、取报纸,事无巨细。“每天工作8到12个小时,经常需要值夜班,有的时候刚吃完早饭,就要帮助便秘的老人排泄,有时听不清楚老人说话,老人一着急就会生气得跺脚;有的时候老人不肯吃饭,需要一口一口不断哄着……这份工作需要付出的耐心、体力、责任心,没干过的人很难体会”。

  遇到值夜班,罗鑫每隔2小时要去看望自己负责的区域,从晚上6点到早上6点不间断查房,老人晚上起夜比较频繁,罗鑫就要一次又一次地扶不同的老人去卫生间。

沪上首支护老者之歌发布 90后护理员刷新“职业成见”

图片说明:MV截图

  护老者不应该再成为“隐形人”

  “伴你日日夜夜/才换来更多了解/你的悲欢你的沉默/我才懂的无比真切……”今天,在今年申城迎来第三十个“敬老日”之际,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推出沪上首支护老者之歌——《守护》,将视角聚焦养老护理员群体。

  《守护》由杨浦区福利院内90后护老者本色唱演,其中MV的情节也都取材于护理员的真实经历。“我们希望能改变公众对护老者的刻板印象,一支专业化、充满活力的护老团队正在崛起。”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副院长乔毅皓表示,护老者这个群体,不应该再成为‘隐形人’,需要真正被社会看见和尊重,他们才是社会养老压力最直接的承担者。

  在很多人印象里,养老护理员就是伺候老人的保姆,管着老人的吃喝拉撒。但事实上,看似简单的翻身、喂饭都包含着标准化的操作,还有更多针对失智失能老人,如何防止老人褥疮、针对中风后老人的术后康复……这些看上去极其琐碎的护理细节,却决定着老人整个晚年的生活质量,需要调动的是一个护理员所有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以及良心。

  目前,我国的养老护理行业还处于早期发育阶段,撑起护理员工作的主体是一批具有不同工作背景的60后、70后,甚少有年轻人或大学毕业生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身边一起来实习的同学们,大部分实习了一周都吓得走了,能坚持下来继续干的少之又少。”罗鑫透露,目前福利院中90后的护理员有近30人,大家都是对老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爱。

沪上首支护老者之歌发布 90后护理员刷新“职业成见”

图片说明:护理员与老人们

  护老者也需要社会“守护”

  福利院里,更多的是像徐永梅一样的70后,徐永梅已经在杨福院做了5年多,负责一个楼层老人的饮食起居。“新入院老人都有一个过渡期,这段时间更多的是需要心理护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心理护理远比生活护理更多更重要。”徐永梅也被个别家属指责过,这让她心理有些感慨。公众对护理员最大的误解是什么?养老院里大多数是高龄老人,身体各方面功能明显减弱,一旦有个头疼老热,家属第一时间就会怪罪护理员工作没做好。“记得刚来没多久,我自己感冒了,爷爷奶奶为我拿药对我嘘寒问暖,其实我们相互陪伴已经亲如家人了,我们也很希望得到家属的尊重。”

  2017市民政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需要“落实《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将养老护理类专业作为服务民生需求的紧缺人才专业进行重点建设。”

  但在实际的招人过程中,各养老机构仍然面临“招人难”、“留下难”,尤其是年轻养老护理员,更是稀缺。杨福院副院长乔毅皓告诉记者,“薪资高低还是其次,主要是养老护理员这个职业社会认可度低,所以这次我们也希望通过打造这首护老者之歌,能够建立起新的护老者形象,让公众更多理解、关注护老者这个职业。

  据悉,这首主题曲《守护》的诞生,在杨浦区民政局指导下,前期经过了杨浦福利院对一线护理员的广泛调研,由夏蕊传播监制,杨福院护老员演唱和在MV中本色出演,情节都取材于真实的护老者经历。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