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兰钦名作和纽芭首访终于来了
文汇报  2018-10-10 09:56:18

  原标题:八年前擦肩而过,令无数舞迷翘首以盼,今年艺术节期间——巴兰钦名作和纽芭首访终于来了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8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小夜曲》舞台照。(上海大剧院供图)

  有一个舞团,它拥有150部顶尖现代芭蕾作品,其高强度的演出和训练使得每位成员周演出时间高达40小时,每双芭蕾舞鞋的使用寿命只有2天,首席女演员谢幕时间更是长达近19分钟……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概括了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过人之处。八年之前曾与上海错过,如今该舞团终于首次造访中国内地,于10月18日至21日参演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全美顶尖舞团献上中国内地首秀

  为何是八年之后?这缘于该舞团与上海多年前的一次 “擦肩而过”。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盛名与成就早已世所公认,却由于常年驻场 “大本营”纽约两大表演中心——林肯表演艺术中心与萨拉托加表演艺术中心,甚少有机会外出巡演,因此不太受到普通中国内地观众的关注。而早在2010年之前上海大剧院就向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抛出橄榄枝,多轮谈判后却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

  时隔8年,上海大剧院终于迎来了该舞团创立70周年来中国内地的首访,带来其创始人乔治·巴兰钦的多部代表作品。舞蹈评论家方家骏认为,巴兰钦的新古典主义芭蕾,是连接现代舞和古典芭蕾的桥梁, “巴兰钦既古典又现代的编舞风格,与上海这座城市在气质上有某种契合,所以一直让上海舞迷们关注期待”。

  20世纪初,恰逢古典芭蕾处在巅峰之后的瓶颈期,华丽的技巧和精美的服饰束缚了古典芭蕾,让芭蕾越来越机械、苍白。巴兰钦在抵达美国后,着手开创一种更接近现代生活,更为抽象的芭蕾舞编创与表演形式。在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巴兰钦以出类拔萃的智慧,将俄罗斯古典芭蕾的表演风格与美国现代文化完美融合,创作了大批现代芭蕾作品——这些作品奠定了美国芭蕾学派坚实的基础,也谱写了20世纪现代芭蕾突飞猛进的新篇章。

  巴兰钦79年创作的作品中,如今有47部留在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成为舞团宝藏。 “巴兰钦作品所呈现的流动感以及与音乐的精妙结合、高度对位,让观众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的诗意和美妙。”方家骏说。

  首创“黑天鹅”别样诠释经典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此次访沪带来三部作品——原创作品 《小夜曲》、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独幕舞剧 《天鹅湖》,均是舞团引以为豪的镇团之作。

  1934年首演的 《小夜曲》以柴可夫斯基同名作品命名,是乔治·巴兰钦在美国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在舞蹈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按他的原话来说,这支纯舞蹈 “就是皎洁的月光下的一支夜曲、一支舞”,舞者们身着蓝色的服装翩翩起舞,是一部获得巨大成功的浪漫主义之作。巴兰钦将学生们的舞蹈技巧训练作为这部舞剧的开头,并且在舞蹈之中加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他将舞者们排练时的跌倒,还有迟到的情形也编排进了舞蹈中。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展现了乔治·巴兰钦精妙而独特的两支双人舞杰作。乔治·巴兰钦与斯特拉文斯基互相欣赏,从1925年到1972年,两人合作了27部作品,他的芭蕾美学与斯特拉文斯基 “回到巴赫”的新古典主义艺术主张相得益彰。在这部作品中,舞者只穿黑色的紧身连衣裤和白色贴身T恤,开创了芭蕾服装史的 “极简风”,乔治·巴兰钦则在芭蕾史上为自己标注下了“黑白芭蕾”的印记。

  如今 《天鹅湖》已成为 “古典芭蕾代名词”,乔治·巴兰钦对柴可夫斯基情有独钟,他将这部经典舞剧中第二幕、第四幕改编成了戏剧化的独幕舞剧 《天鹅湖》,首演于1951年。巴兰钦用有限的篇幅将这段经典的 “无望之爱”娓娓道来,高贵精美中流露着淡淡的忧伤。舞段聚焦于白天鹅双人舞和群鹅交织的三段式结构,并独树一帜地改变了单纯的白色基调,别出心裁地将群鹅全都置换成了 “黑天鹅”,暗示了白天鹅的悲剧命运,也更加衬托出白天鹅的冰清玉洁。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