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古典诗词遇见AI 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开幕
新民晚报  2018-09-29 08:56:15

  当古典诗词遇见AI等科技元素,会迸发出怎样的独特魅力?9月28日,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科普诗词机器人“小东”闪亮登场,与主持人互动,并朗诵和解析诗词,让古典诗词大会增添了“科技范”。

当古典诗词遇见AI 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开幕

图说: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今天拉开帷幕。浦东科协供图

  据悉,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160所中小学组队参加,弘扬经典、寓教于乐。线下赛区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所有活动将在接下来两个月内渐次展开,并于11月下旬决出“状元”“榜眼”“探花”等优胜队伍。

  大会特设线上趣味活动,不分组别,面向全社会开放参与互动竞技,旨在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普及科学知识。浦东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诗歌是人对世界的感悟,科学是人对世界的理解,而在人与世界的联系中,感悟和理解是同时存在的。因此,好的诗歌,都包含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当古典诗词遇见AI 2018年浦东新区科普诗词大会开幕

图说:开幕式上,科普诗词机器人“小东”闪亮登场。浦东科协供图

  大会创新性总结了诗歌与科学相互关系的5种情况。一是诗歌体现了科学的常识,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气温与海拔的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循环;二是诗歌中蕴含着当时人们并不清楚的科学道理,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体现的是季风的海陆差异;三是诗歌之问也是科学之问,比如屈原《天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自明及晦,所行几里”、辛弃疾《木兰花慢》“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都是天文学的问题,可以启发人对宇宙的思考;四是只有用科学知识才能解释诗歌,比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只有知道长江水质的变迁,知道唐代长江水质非常清澈这个科学知识,才能正确理解这两句诗;五是用科学来解释诗歌会别有洞天、趣味横生,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是中国的现象,美国就没有春雨,这是因为中美的地形差异特征所决定的。

  记者了解到,诗词科普大会,围绕着这5个方面,覆盖了天文、地理、气候、光学、数学、力学、声学等自然科学的很多方面,有效地在诗歌和科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科普进校园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会将揭开这些脍炙人口诗篇中的自然科学神秘“面纱”。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