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口博览会上既要“吃得好”又要“吃得安” 中西餐点、海派小吃一个不少
吃得上、吃得好,还要吃得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何保障40万参展人群、15万采购商以及展馆内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吃喝问题?而在核心区之外,体现城市魅力和温度的当地美食,又将给四方来客留下怎样的印象?最近,一份面对10大类人群的进口博览会餐饮保障方案正在推进中,世界风味、中华美食、上海小吃都不能少,小众化的清真、素食等也在清单上。
广问询 精准对接需求
在进口博览会餐饮消费服务保障组的办公室里,一张长长的作战图覆盖了整面白墙,插着“红旗”图标意味着“已完成”,“黄点”则是“进展中”,这些图标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数百项任务栏中,每一项背后都有责任人。而在本月底,一项重要任务将临近尾声,那就是收集参展商的用餐需求。
“进口博览会的餐饮保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区,二是辐射区,三是全市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还有参展商、采购商、志愿者、工作人员等10大类人群。特别是参展企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必定口味多样,只有先摸清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好保障工作。”进口博览会餐饮消费服务保障组成员、市商务委服务业发展处处长朱文群告诉记者,从7月中旬开始,他们就通过驻沪领事馆发出问卷,了解客商对中餐、西餐、快餐、印度菜、日料等菜系的偏向,参展商报名系统中也加入了餐饮问卷的模块,本月底就将完成收集。“我们将使用大数据分析各方需求,调整国家会展中心内的餐饮种类和数量,并以电子导览图的形式方便大家前往。”
目前,国家会展中心内有近80家餐厅,以中餐为主,西餐只有十几家。餐饮保障组在了解现状后,率先引入了清真餐厅,现在已经开始装修。“通过门店加供应点的形式提供清真餐点,此外功德林素食也在筹备入驻。”朱文群表示,参考上海世博会的餐饮保障经验,进口博览会将提供丰富的品类,还考虑推出上海特色小吃一条街,把馄饨、小笼、糕团、海派西点等特色美食展示给全世界。
可追溯 确保食品安全
进口博览会会期6天,既有开幕日、专业日,也有公众日,客流强度和需求都有所不同,除了每天的个性化方案,还要有叫得应、供得上的应急方案。此外,还将通过“红名单”管理,建立健全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激励机制,实现进口博览会期间,会展区域餐饮采购的肉类蔬菜等食品可追溯。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食品安全,进口博览会期间将对餐饮企业进货管理实行“双供应一追溯”管理制度,即:展馆内餐饮企业所使用的食品原料由政府相关部门遴选,指定主副食品供应商和企业自选特殊食品供应商进行“双供应”,以实现食品原料来源信息100%可追溯。“自选供应商需要上报并备案,通过审核后才能入选。我们也把指定供应商推荐给了接待客商的宾馆。”
此外,会展区域内的餐饮企业还将在食药监的指导下,陆续接受培训,一方面是硬件上全部要达到“放心餐厅”“明厨亮灶”“放心食堂”,另一方面要在服务质量上有所提升。“国家会展中心商业广场周边将安排志愿者,为客商用餐提供引路、翻译等服务。”
择优推介 展现上海魅力
到上海参加展会,怎能不领略“夜上海”的魅力?为此进口博览会餐饮消费服务保障组还将制作一份推介目录,带领客商逛夜市,品美食,体验上海的城市文化。
“推介目录分为两个区域,各推介一批特色餐饮。一是国家会展中心周边10公里以内的餐饮美食,二是全市层面的。”朱文群表示,推荐目录中的餐饮企业覆盖各国特色,想要入选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首先是在第三方点评网站上口碑好、品质佳,环境也不错的,然后经由企业信用信息和食品安全信用等级信息比对,剔除不合格餐厅,形成最终的推介目录。目前这份名单正在梳理过程中,届时既会印刷成册对外发放,也可在进口博览会官方APP上查询,提供电子导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