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恐龙季 “驯龙高手”上海自博馆“摆摊”
解放网  2018-07-16 09:10:49

  原标题: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国内七大科学场馆古生物学者,与观众分享恐龙最新科研成果 恐龙季,“驯龙高手”上海自博馆“摆摊”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2

观众在现场参观窃蛋龙胚胎“中华贝贝龙”的化石模型 /晨报记者 徐妍斐 

  “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研究恐龙有什么意义?”炎炎夏日,一批恐龙研究大佬们正在上海自博馆“摆摊”,接待对恐龙有兴趣的观众现场沟通交流,许多大小朋友纷纷向专家抛出心中关于恐龙等古生物的疑问。

  7月14-15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携手国内七大知名科学场馆的古生物学者在自博馆展区内“搭台唱戏”,与游客们交流化石挖掘故事、古生物研究经验。这是上海自然博物馆2018恐龙季策划的“驯龙高手——与科学家面对面”活动,以期架起科学家与公众沟通交流的桥梁。

  “中华贝贝龙”曾流落海外

  此次现场“摆摊”的八大场馆有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专家学者与普通观众零距离交流,分享古生物最新科研成果。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生物学者们带来了标本、模型、图书、实验设备等实物与观众互动,现场还展示了恐龙研究多方面的内容。观众可以了解关于古生物,特别是恐龙的最新科研成果。

  除了这些科研新成果的分享,现场专家们还带来了一些古生物的有趣知识:地球的生命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有哪些化石可以作为重要见证?恐龙的羽毛是怎样出现的?恐龙化石从野外考察、化石挖掘、修复、研究命名、骨架装架,到陈列展示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各个年龄段的恐龙迷们和穿梭在展区内的游客们,与各位专家学者亲密交流,现场氛围活跃。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讲述了中华贝贝龙从美国的回故乡的经历以及命名研究。1992年,在我国河南省西峡县阳城乡赵营村东2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恐龙胚胎。不幸的是,被发现后不久该恐龙胚胎就流失到美国,被命名为“路易贝贝”,取自于当初报道该枚标本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路易·皮斯霍斯的名字。

  2013年,经过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和无数专家的努力,这枚流失海外近20年的稀世之宝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2017年官方正式命名为“中华贝贝龙”。

  经中、加两国科学家共同研究,根据它的骨骼特征被归为兽脚亚目,窃蛋龙下目,近颌龙科一个新属新种。“中华贝贝龙”保持着向右侧卧的姿势,静静地蜷缩着小小的身子,是一枚即将破壳的窃蛋龙胚胎。

  此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还展示了恐龙胚胎化石里的秘密。

  角龙祖先在鄂尔多斯发现

  中国地质博物馆介绍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最新发现的原角龙头骨。2017年,中国地质博物馆陈晓云博士根据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杭棉旗发现一件恐龙不完整头骨,鉴定其为原角龙未定种,产出地层为下白垩统。

  原角龙是角龙类中的原始种类,一种不到2米长的小性恐龙,没有长出真正的角,只在鼻部有点凸起,有个尖的鹦鹉般的嘴,是三角龙和其他角龙的祖先。该化石的发现,扩大了原角龙化石在我国地理分布范围,也丰富了鄂尔多斯地区恐龙动物群。

  除角龙外,浙江缙云县壶镇发现的新种类甲龙类化石研究成果,今年2月被正式命名为中国缙云甲龙。缙云甲龙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亿年前。比之前发现的具有尾锤的甲龙类化石早了1000多万年。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