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羽紫砂传习所所长吴云涛:精益求精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07-11 08:57:23

       国际在线上海微网报道(彭丽):1983年出生的吴云涛,自幼受父亲吴宝华影响,深爱紫砂艺术和文化。创作中尤擅利用紫砂的天然质感,创作古朴典雅,精益求精的紫砂作品。其父吴宝华是国内最早研究超薄型茶壶并研制各种树桩茶壶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当今紫砂壶界独树一帜。吴宝华现为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专业鉴赏委员会理事,湖州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超薄型茶壶吉尼斯世界记录保持者、超薄型茶壶紫砂茶壶最高荣誉获得者。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云涛制作紫砂壶。吴云涛 供图

  凡泥静藏于地下,终成紫砂

  明代文人闻龙在《茶笺》中所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紫砂茶具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并流传至今。北宋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一诗中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的便是紫砂。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宝华制作的福禄寿桃壶(荣获“工艺展特等奖”)。吴云涛 供图

  吴宝华曾称自己是一名“紫砂匠人”,他说:“我这人不太爱说话,因为做紫砂需要的是平静和安静。唯有静下心来,才能够思考,手才能稳,器形才能有韵味。”吴宝华曾经因为过度的被外界打扰,感觉无法在创作上有新的突破而隐匿于世,专心创作。在沉寂了20年以后,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新作令人耳目一新。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宝华制作的“一捆柴”。吴云涛 供图

  吴宝华曾说:“我一辈子就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会做茶壶。”吴宝华精于薄胎和花器紫砂的创作,并制作了具有代表性的薄胎和花器系列,代表作超薄型茶壶、薄胎西施水平壶、薄胎仿鼓壶、一捆柴、一捆竹、福禄寿桃壶和树桩茶壶等。无论薄胎、花器、光器,都饱满圆润,隽永耐看,兼顾实用和观赏的特质。

  吴宝华引领了国内薄胎紫砂工艺的发展

  人们常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薄胎紫砂壶。“大巧若拙”,薄胎壶从外型上看与传统紫砂壶并无不同,造型同样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吴云涛说:“薄胎的结构是很脆弱的,越薄制作的难度越大,烧制的时候越容易变形。”薄胎的打造是一种技法,因其胎薄、成型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的原因,故而要求制作者具有非常娴熟的功力和技术。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宝华制作的“薄胎仿鼓壶”。吴云涛 供图

  吴宝华曾说:“清代有名匠人叫陈鸣远,他的作品有薄如蝉翼之说。”吴宝华八十年代开始就跟随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之后邵全章先生学制茶艺,并得到国家级终身艺术成就奖获得者徐汉棠先生的亲授。吴宝华根据中国的紫砂茶具素以精、薄、轻、巧为上品之说法,用了四年的时间,从1988年开始研制超薄型茶壶,于1991年以全手工工艺的制作方法,做成世界上最薄的紫砂茶壶。制作用的泥料仅有火柴盒大小,壶薄0.84毫米、壶重54克、蓄茶水243.3克,名噪一时。引领了紫砂界争相制作薄胎紫砂的工艺史。

  饰不矫而出尘,显匠心而无匠气

  紫砂壶的魅力在于其技艺的千变万化,即使是两把外形一样的壶,因其工艺、材质、人为手艺的不同,也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效果。吴云涛说:“我父亲制壶,一直秉持尽量少用工具,有时只需要一枚牙签辅助,以保证纯手工工艺。”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宝华制作的“石榴壶”。吴云涛 供图

  吴云涛强调,制作紫砂壶是一件极为精细的工作,手工制壶最是慢工出细活儿,若要制成一把好壶需要依靠匠人手工的精心打造和年深日久的磨砺才能完成,无法用机器替代,这使得紫砂壶拥有一种纯朴的手工韵味。

  和泥、拍泥片、将泥片围成桶状、拍打成型、安装壶把和壶嘴、修整、晾干、入窑烧制,紫砂壶的制作工序复杂,每一步都需要细心、耐心和匠心。吴云涛说:“紫砂壶制作关键的一步是‘拍泥片’,在‘拍泥片’工序中,要将泥料拍成泥片。泥片的各部分必须拍打得极为均匀,否则做好之后壶身会出现凹陷之处,影响美观。其次就是‘拍身筒’,要拍的均匀,不断的调整。安装壶把和壶嘴,要注意比例大小的不断调整。”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云涛与紫砂大师徐秀棠(右)。吴云涛 供图

  紫砂艺术的跨界与融合

  吴云涛说:“紫砂壶是实用器,而在中国的文化浸润下,一件器物在满足其实用性的条件下,总会开始向赏玩发展。紫砂匠人所做的便是去其匠气,以造文心。”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云涛(左一)同父亲吴宝华(左二)在紫砂展上与油画家徐纯中老师(右二)合影。吴云涛 供图

  一把好壶,讲究文化、技艺和“精气神”,其中蕴含的神韵集中体现在壶的造型和设计理念上。比如壶嘴、壶身和壶把的比例是否协调、美观,器型是否流畅,文化内蕴是否深厚。紫砂的美首先在型,即“古”、“ 拙”、 “正”,紫砂的精妙在于要具备浓厚的“文人味”特点,同时保证做工的精良和工艺的精深。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云涛在近日举办的“2018一带一路名品展”上向中外来宾介绍紫砂技艺。吴云涛 供图

  吴云涛注重紫砂古雅朴拙,含而不露的修身之道,更注重彰显中国文化之人的心中最爱。为了实现在保证工艺的基础上造文心,吴云涛强调要重视跨界与融合。吴云涛说:“紫砂不是单一的工艺,好的紫砂作品必然融书画、篆刻、雕塑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我希望将传统制壶工艺与传统文化结合,制作更具有文化韵味的紫砂作品。”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陆羽紫砂传习所揭牌仪式上,吴云涛(右)与父亲吴宝华合影留念。吴云涛 供图

  做好紫砂文化传承,做实文化自信

  为了更好的传承紫砂工艺和文化,吴云涛成立了陆羽紫砂传习所,同时任所长。陆羽紫砂传习所的前身是2015年正式成立的陆羽紫砂陶艺工作室,由吴宝华大师创立。“我成立陆羽紫砂传习所的目的并不只是发扬制壶工艺,而是希望对紫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贡献。”吴云涛为此专程到同济大学非遗传承班学习传统文化,并深入与各非遗传习所合作。

陆羽紫砂传习所发扬制壶工艺 推动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

吴云涛(左一)指导学生制壶。吴云涛 供图

  秉承传播紫砂文化和弘扬传统艺术,做好文化传承,做实文化自信的理念。陆羽紫砂传习所在注重紫砂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更注重紫砂的教学。吴云涛表示:“传习所坚持紫砂的原创设计,尊重紫砂的天然特性,充分发挥工匠精神,推动紫砂工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