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探索全民健身和健康融合服务新模式
解放日报  2018-07-04 09:00:43

  原标题:上海探索全民健身和健康融合的体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首家全人群健身房为何受欢迎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科学健身。 小金 摄 

  近一个月来,62岁的金阿姨每天到杨浦区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报到。“困扰了我20多年的失眠,通过健身逐渐好转,现在安眠药也停了。”金阿姨尝到了健身的甜头。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是上海首家能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群的社区健身房,也是上海首家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的社区型市民健身中心。启用一个多月来,深受周边居民欢迎。

  实现“三代同堂锻炼”

  除了像传统健身房一样配备中青年健身区域,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还根据青少年与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开设了室外青少年游乐区和老年运动健康促进区,让“三代同堂齐锻炼”的愿景得以实现。

  一楼500平方米的“乐活空间”是一大亮点。乐活空间是尚体健康科技为老年群体量身打造的运动健康促进平台。根据老年人体质,配备了量身定制的心肺功能增强、等速肌力训练、微循环促进的专业健身设备等。中心还设有睡眠研究中心、健康服务中心,以及针对心血管问题、便秘问题、腰椎间盘突出问题的运动专区,为老年人群提供常见慢病的运动解决方案。

  采用“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市民在中心可通过APP付费成为健身房会员。中青年健身区全天卡每月收费199元,白天的公益时间段和专为老年健身者打造的乐活空间每月收费99元,日均仅3.3元。目前中心会员有1400余人,老年会员有400余人。101岁的陶阿婆成为中心首位“百岁会员”。

  “网红”健身房让老百姓受惠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结合“健康中国2030”,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加快完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保障市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权利。

  在中心的残疾人运动健康专区,记者看到轮椅律动通过被动式锻炼提高残疾人的机能康复,提升生活质量。63岁的余阿姨十多年前因医疗事故导致脊神经损伤,右下肢功能障碍。通过采取抗阻为主、有氧为辅的训练,余阿姨改善了步行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

  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介绍,原来服务跟不上、经营不善而乏人问津的百姓健身房,在精准定位健身人群、引入科学健身指导后,杨浦区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成为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融合的新产物。“政府搭台提供场地、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管理,让老百姓得实惠。中心已成为‘网红’健身房,来参观考察的外地同行络绎不绝。”

  建全人群体质数据库

  从去年在杨浦体育中心成立全市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市民健身房,到五角场街道第一家社区型“互联网+”市民健身房,再到殷行街道第一家精准服务全人群的社区市民建设中心,杨浦区在体育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上走出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

  数据显示,一个人在65岁以上的医疗开支费用占其一生医疗费用开支的70%左右。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雪萍多年来跟踪老年人健身项目。她说,“在养老院,有很多通过运动改善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案例。我们要关注全人群的健康,七八十岁也可以健康优雅地生活,而不是躺在病床上。”

  吴雪萍说,此前静安区试点引入针对老年人健身的“乐活空间”,殷行街道这家可以说是2.0版本。“现在国民体质监测标准限于69岁的老年人,70岁以上老人缺乏相关数据。我们在殷行开始跟踪70岁以上老年人的体质数据,半年一监测,一年一评估。目前主要借鉴跟国际接轨的几个标准,比如坐起站立、行走时间等。我们计划选择200个对象长期跟踪,争取在上海率先建立全人群体质数据模块。”

编辑:彭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