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十家三甲医院40余名专家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遵义老百姓家门口 医疗帮扶留下“带不走的财富”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朱鸿细心为患者检查。(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7月的贵州遵义阳光灿烂、微风习习,与此时明媚天气相仿的是当地人脸上的笑容。“有毛病赶快去咨询上海的专家吧!”这两天,在贵州省遵义市,上海市十家三甲医院40多位专家的志愿服务一场接着一场。
7月3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山文化广场,上海医生们为当地居民开展了大型义诊。今天,这群专家又走进遵义市各大医院,与当地医护人员切磋交流。
与上海相比,遵义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根据遵义市当地需求和疾病谱特点,组织上海十家三甲医院的40余名专家赴遵义开展巡回医疗活动。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闻大翔说,专家团队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当地急需的专科为重点,涵盖了内、外、妇、儿、精神卫生、公共卫生等多种专业领域。
“机会真好,能一次性见这么多上海专家!”
“我凌晨4点就起床了,就为了带孩子来让上海的儿童康复科医生看一看。”得知上海专家到遵义义诊,家住遵义市沙坝村的卢女士一早便带着孩子赶到了现场,“别人家的孩子早早便开口叫爸爸妈妈,而我们家的孩子到九个月连一句话都不会说。”卢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孩子已5岁,依旧只能说些简单的句子,而且行动迟缓。“我们也曾想过到大城市看病,但条件有限,感谢这些专家来到了遵义。”
63岁的王老伯常年被心脏病困扰,他坐了一个多小时公交车赶往义诊现场,尽管此前已在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他说:“我还是想让上海的专家看看,放心!”
像王老伯这样的患者不在少数,“哪有那么好的机会一次性见这么多上海专家!”有的市民有不同的健康问题,往往在一个问题得到解答后,马上奔向下一个义诊台咨询。据悉,此次共有553名市民参与义诊。
同行间交流让当地医护人员获益匪浅
高兴的不仅是居民,还有当地医护人员。此次遵义巡回医疗活动中,上海40余名医疗专家与遵义40余名对应专业的医护人员结对,走进当地医院的诊室病房,共同开展活动。
“这样的活动真的太有价值了。”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护士长唐丽告诉记者,同行之间的交流让人获益匪浅。上海医生在查房时,发现了遵义市产妇的分娩后镇痛实现情况并不理想。唐丽说: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医生说,他们实施无痛分娩术后,产妇的麻醉导管会保留24小时,但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产妇生产过后就直接取掉了。”但其实,分娩过后,产妇子宫收缩依旧很痛,如果立刻去除麻醉导管,就无法达到术后镇痛的效果。取过经后,唐丽的第一反应是: “我回去要立刻和麻醉科医生商量改善手术步骤,上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患了病,不敢说,怕丢人。”这是遵义市精神类疾病患者就诊的现状。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许烨勍结对的医生是遵义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向中勇,他告诉记者,当地精神卫生中心每天仅有十多人来看病,“人的精神和情绪也会像身体一样‘感冒发烧’,这样的观念在我们这里还没有普及。这使得看病的人少,而医院没有样本,学科建设就更加无法开展。”机会难得,向中勇不断向许烨勍讨教,“了解了很多上海开展诊疗的方式,还学了很多方式,让我们这里的市民接受精神健康出了状况也需要及时诊疗这一观念!”
上海联手遵义成立五大医学中心,“输血”更要“造血”
其实,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些综合性医院,基础医疗设施与大城市相比差别并不大。因此医疗帮扶,更需要的是帮助当地实现“造血”功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新一批援遵医生,神经内科王枫、消化内科沈波、泌尿外科蒋君涛、眼科朱鸿自今年1月起,在遵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当地学科发展与人才建设。
如今,为期半年的帮扶马上就要结束,但朱鸿依旧有一丝隐忧:援遵医生返沪后,当地医生是否能自主开展新技术?我们带来的新理念是否能在此生根发芽?朱鸿直言,半年的援建工作让大家深知,遵义市当地优秀的医学人才非常稀缺,“只有将当地的人才队伍建设起来,才能说我们的医疗帮扶是成功的。”
因此,此次遵义巡回医疗活动,上海市和遵义市还联手成立了五大医学中心——上海援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腔镜技能培训中心”、上海援建遵义市第二人民医院“遵义市儿童康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 “遵义市结核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遵义市肝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公卫中心援建遵义市传染病医院“遵义市艾滋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的医疗帮扶为遵义市留下了人才、制度,更留下了技术。这些“带不走的财富”,将持续服务当地医疗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