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上海的“调研年”。黄浦江畔,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调查研究之风清新扑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启动以来,上海广大党员干部带着温度、带着责任,走进“企业的厂子、农民的院子、居民的房子”,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面对面访、心交心讲、实打实问、手拉手帮。
用扑下去的“身板”体验、用接地气的“脚板”丈量,大调研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显现——直扑一线、问需问计,已成为上海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正不断丰实;一股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是在申城激荡……
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扎实推进中的大调研,为上海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要“身到”,也要“心至”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18年全市开展为期一年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动员广大党员干部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努力做到调研主体、调研对象两个“全覆盖”。
大调研既是上海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大举措,也是上海当好新时代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现实需求。赴虹桥商务区,调研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登崇明岛,了解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展……从今年年初起,市委领导密集调研的足迹遍及上海,全市各区的大调研同样热力涌现:嘉定区提出重点从“大走访、听民声”“换角色、察实情”“补短板、破难题”“转作风、提能力”四方面展开调研;浦东新区党员干部通过开展“当一次平台信息员、当一次网格监督员”“当N天村居干部”等活动,真正“沉下去、坐下来”……
1月至5月,上海1464个各级调研主体共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146万次,调研对象566.5万个。截至5月底,共收集各类问题57.1万个、建议22.8万条。“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收到各类留言近4万条。收集的十大类问题中,社会管理类占37%、建设交通类占18%、经济综合类占9%。“大调研不能为调研而调研,必须到一线真找问题,找真问题”,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
要“身到”基层,也要“心至”基层。紧紧抓住大调研机遇,市文广局聚焦公共文化、“文创50条”、“放管服”改革等主题,实地了解居村文化活动室等发展现状。深入一线的党员干部深有感触:沉下去,下到基层,所看到的都激活了思维,看到了问题,也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问需,也要问计
今年年初,上海首个区级层面“企业服务局”在虹口区成立。虽然名称里有一个“局”字,但这个在大调研中为回应企业呼声而设置的新机构和“权力”并不沾边——所有工作人员都以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为己任。
虹口区在大调研中发现,政府各部门涉企服务信息彼此独立,处理过程缺乏联动;而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单靠一个部门无法实现全覆盖、全解决。突破“服务孤岛”和“信息孤岛”,扮演“服务牵头人”角色的企业服务局应运而生。
真正问需问计于民、问需问计于企,广大党员干部拿着调研中获得的数据、实情和问题,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比差距找短板,逐一梳理“难点”“痛点”和“堵点”,瞄准问题精准发力,让群众、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红利”。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结合此次大调研,上海着力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中寻求突破。从细节 “抠”出高效,开办企业 “一窗通”服务平台3月底上线,在沪开办企业时间由22天缩至5天;《全面推进 “一网通办”加快建设智慧政府工作方案》4月公布,明确在 “一网通办”基础上,将继续推进市区两级90%以上涉企审批事项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普陀、静安等区基层一线创新“研发”了 “楼管家” “楼小二”;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等16个部门率先试点电子证照互认共享……摆正 “店小二”姿态的各级政府部门,刀刃向内,在细微处做调研,于无声处解难题,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和服务的显示度。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大调研解决问题33.2万个,解决率58.1%。
要提升精准度,也要有温度
大调研中挖出的“急难愁盼”,许多是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往往牵连着群众最敏感、痛感最强烈的“神经元”。碰到难题,是“放一放”,还是“铆足劲”破解,效果大不相同。
大调研启动不久,金山区民主村村口的一段村路,落入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的眼中。他只身探访现场:这段约200米长的路,宽不到3米,狭窄难行,却是村民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群众年年反映,但道路维修却因各种原因迟迟不能动工。“试一试,办法总比困难多。”在镇党委带动下,村干部做通了一户村民的思想工作,拆除了路边的修车棚;镇里则与城建部门协商,优化了拓宽方案……多管齐下,村路的“肠梗阻”手术终于完成。
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深入开展大调研,上海各区各部门都建立起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解决清单、制度清单,在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的同时,还瞄准问题销项并努力提供有效制度供给。所有的行动和努力都只为同一个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大调研要注重靶向瞄准,讲求精准度。“掘金”大数据,静安区临汾街道借助“最强大脑”遍布社区的数百个感应装置,开发出独居老人照护等12个百姓关切的运用场景,为社区精细化管理精准“画像”;闵行区新虹街道开发出物业监督系统平台,实时考量着“管家”们的本事……
大调研于无声处显现出城市的温度。今年夏天,位于轨道交通10号线伊犁路站厅上盖的新虹桥中心花园调整了“作息时间”——6月1日起,公园夜间运营时间率先延长至午夜,下个月起则将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公园“时间表”的调整,让周边商务楼的深夜“加班族”乘坐轨道交通不必再 “舍近求远”绕道走,因而收获点赞无数。